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4.10.2018  13:02

  “我不是来帮他们填饱肚子的,是来摘掉他们的‘帽子’。”这句话是盐池县大水坑镇二道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伟虎4年前许下的承诺。

  张伟虎要摘的,是二道沟村村民祖辈戴在头上的“穷帽子”。张伟虎的一句承诺,也成了二道沟全村百姓的一个梦。

  世世代代积累的穷,不仅在家底,更在心底。脱贫,谈何容易?

  张伟虎“摘帽”有何妙招?

  从党员和干部队伍抓起,在致富能人、年轻人中发展党员,在5个产业专业合作社设置功能党小组,建立党员群众帮扶“对子”,形成共同脱贫致富的组织体系;为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村民家庭档案”,制订详细的精准脱贫计划,确定产业支撑项目;带领村“两委”班子走出家门寻找合作企业,形成村企合作模式,带领村民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路子;争取项目资金举办种养殖、装载机、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班,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筑桥修路,解决信息“漫游费”……

  一套“组合拳”下来,至2016年,二道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00元,比建档立卡时增加4300元。张伟虎不仅兑现了当初“摘帽”的承诺,还努力将贫穷连“”拔起——把贫困群众“固定”在产业链上,让信心、斗志和产业一起成长,村上人人以脱贫致富为荣,涌现出了杨文有、刘建雄、刘志苍等年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的富裕户。

  动脑筋、想办法、办实事,是张伟虎“摘帽”“拔根”的关键“三招”。

  脱贫攻坚,没有捷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二道沟能有今天,离不开张伟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要理解、要领会,更要靠‘领头羊’们带领大家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如今再到二道沟,提起张伟虎,村民交口称赞、念念不忘。

  实干,是张伟虎的特点,也是盐池县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

  在持续了30多年“人进沙退”的家园保卫战中,以白春兰、“十八勇士”为代表的治沙英雄们发扬革命老区的战斗精神,夙兴夜寐、埋头苦干,最终战胜“黄龙”、改写命运,为一代盐池人树立了榜样。

  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中,盐池全县动员,用心用情用力将实干精神写在风吹草低、黄沙翻滚的大地上。

  基层一线是脱贫攻坚的最前沿,选派干部则是“防线”牢固、战事成败的关键。盐池县精准选才、分类施策,对党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的村,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干部;对脱贫产业、富民产业不明确,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选派熟悉经济工作、善于谋项目、抓产业的干部;对矛盾纠纷突出、上访问题多的村,选派熟悉法律、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当数百个“张伟虎”扎根一线、聚点成网时,脱贫攻坚战的“火力”便无坚不摧。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干部心之所到、力之所至,群众自然“金石为开”。而在脱贫攻坚战中,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的“亲密接触”,则进一步牢固了干群关系,升温了干群感情,成为持续发展的无形财富。(海 棠 文 林)

为脱贫路上的“领头雁”点赞
  为村上跑项目争资金,银川新闻网
再见贫困 你好小康
 ——盐池县在全区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纪实      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