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头闸:乡村变美 农民变富

11.12.2018  15:20

  “从土坯房到砖瓦房、从泥土路到柏油路、从黑白电视到彩电、从自行车到小轿车、从粗茶淡饭到三茶六宴……”平罗县头闸镇西永惠村73岁的王兴民向记者细数着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平罗县头闸镇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每一年都有新成绩新面貌,每一年都在续写幸福故事。

  201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98亿元,农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291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238元增长55.8倍。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宁夏制种看平罗,平罗制种数头闸。

  依靠气候、土壤和灌溉优势,头闸镇已有30多年制种历史。近年来,该镇以打造银北蔬菜制种产业第一镇、创建国家级制种核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制种业。

  “若是仲夏时节,行走在我们的蔬菜制种园区,片片稻田、座座温棚、畦畦菜田、行行架杆,绝对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头闸镇镇长王立刚骄傲地说。

  目前,共有11家具备相当规模的制种企业(合作社)在头闸镇建设制种示范区,已建设高标准制种展示示范基地5个,集中连片制种园区10个,辐射带动全镇蔬菜制种面积达1.7万亩,3000多户农户从事制种产业。所制种苗涉及番茄、辣椒、南瓜、芹菜等20多个品种,年总产量超过300万公斤。种子主要销往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部分产品远销国外。2017年,头闸镇制种业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仅制种一项人均收入4200元。

  产业有了基础,受益的自然是农民。在西永惠村,记者见到了70岁的村民田明。

  “孩子们都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我们老两口,以前靠种20亩地挣点零花钱,不仅收入不高,什么都得自己操心。”田明告诉记者。

  自从村上成立了合作社,流转1002亩地制种,田明也将家里的20亩地流转给合作社,老两口反过来给合作社打工。“1亩地1年的流转费是800元,我每年可拿到1.6万元的流转费,以前种地看天吃饭,苦哈哈一年,也不见得能挣这么多钱,现在打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如今这块土地的收入是过去的两倍。

  田明对现在的日子非常满意,虽然70多岁的人了,也是干劲十足,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算上养老保险,我们老两口一年收入4万多元,不仅自己的日子可以保障,手里的余钱还可以贴补一下儿女。

  农民手里有了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火是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

  手中有证 心里有底

  2011年底,国家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平罗县被列为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之一。

  2012年以来,该县相继承担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10多项国家级和相关部委农村改革任务,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创新性地为农户和经营主体颁发了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证、设施农业用地使用证等。

  2016年9月,平罗县又承担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任务,赋予8项产权融资权能,政府设立风险防范基金,与全县10家金融机构合作,对产权抵押贷款给予利率优惠,实行协商评估机制,降低贷款户成本,探索农村产权捆绑抵押贷款,有效破解了农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让农民和经营主体分享改革红利。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原有乡镇企业破产或迁移后土地大量闲置,通过制度性的入市交易安排,不仅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还能赋予村集体和农民更多产权。”王立刚说。

  2006年,外出打工、跑运输的黄占川,回到家乡头闸镇东永惠村开始从事玉米生产加工与流通。“没场地,四处打游击,不但规模上不去,遇到下雨下雪天,经济还要受损失。”黄占川说。

  2007年的一天,黄占川刚将玉米晒出来,就遇到了大雨,紧赶着收,造成近2000元的损失。“那会儿收入也就两三万元,这2000元可不是小数目。”后来,黄占川租了村上3亩农业设施用地,简单地建起晾晒场,搭起简易棚储存玉米。

  “娃不牵在手里,跟自家能亲吗?”黄占川与记者开玩笑,“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土地政策的变化,农业设施用地3年一次备案,而且还没有证,谁知道明天会有什么变动,咱可不敢把大笔的钱投到基础设施建设上。

  今年,听说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黄占川立即找到村上,一次性支付了18.6万元土地出让金,拿到了3亩地50年的使用权。

  “确权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如今我已流转了300亩地,凭借这个红本本,下一步我准备投资七八十万元,建温棚、冷库、仓储,扩大生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拍着手里的红本,黄占川笑呵呵地说,“最主要这个可以做抵押物到银行贷款,生产经营中再出现资金短缺也不怕了。

  头闸镇西永惠村福馨园,七八位老人围坐在老年饭桌旁包饺子。(资料图片)

  美丽新农村,百姓生活节节高

  走进西永惠村,但见田畴整齐、村居有序,房与房之间的巷道是水泥路,每家门前种着各种果树,三五家门前一个蓝皮垃圾箱,环境改善,由里到外一起美。

  “40年来,咱农村的生活环境变化太大了。”王兴民说,过去的村子里脏乱差,私搭乱建,屋后堆着垃圾,屋前围栏养殖。

  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多年来,头闸镇大刀阔斧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

  “过去,家门口的路都是土路,用‘下雨一脚泥,晴天一身土’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后来村上给修成石子路,但遇到大风天依旧尘土飞扬。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出门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老百姓都点赞……”王兴民说,现在丁永惠村家家都装有太阳能,卫生间也建在屋里,“大冷天,不用跑出去上厕所,而且在家里就能洗上热水澡,一点不比城里差”。

  学有所教,老有所乐。走进西永惠村福馨园的老年活动室,七八位老人围坐在火炉边聊天、下棋。

  “一年到头,我们这里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而且绝不只是图个热闹,都很专业。”村主任王学山说。

  最让老人们满意的,是村里的老年饭桌。由于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平时王兴民和老伴懒得做饭,就在老年饭桌解决。“我们老两口吃饭太孤单,而且吃得不多,过去经常是做一顿吃两三天。现在好了,村里有了老年饭桌,一顿饭5元,可以调着花样吃。每天和其他老伙伴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儿女不在身边。也不寂寞,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舒坦。”(记者 张瑛 马越)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积极推广土地入股 让土地成为“活资产”
  杨国军是灵武市崇兴镇养殖大户,这几年,新华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