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调结构催生动力逆势向前

10.05.2017  08:32

  平罗县自古是宁夏北部屏障、商业重镇,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乡”之美誉。人文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基础优良,经济发展稳健,是平罗县令人瞩目的标签。近年来,平罗县委、政府高点决策、科学谋划、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坚定不移地走调整转型、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县域经济实力的强势攀升,平罗县又摘得“西部百强县”“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市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殊荣,现在的平罗,“创新”和“活力”成为该县新的标签。

石嘴山市副市长、平罗县委书记朱剑接受记者采访。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平罗无论是县城面貌、经济总量,还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事业等,都在加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里,一切似乎都是崭新的。

  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走进地处黄河金岸的平罗县,探寻这里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风采。

  石嘴山市副市长、平罗县委书记朱剑说,过去的五年,可以用极不寻常来定义。五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平罗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串串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到2016年,平罗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11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9.2%;人均GDP达到52544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41亿元,是2011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6%;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8.02亿元,是2011年的1.2倍,年均增长3.3%;地方财政公共支出30.05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739元和12196元,是2011年的1.5倍和1.7倍,年均分别增长8.5%和11.3%。

   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速 循环经济激发发展活力

  虽然农业基础很好,但工业才是平罗县域经济的支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动机”。

  在平罗,工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达到90%以上。然而,5年前,以电石、铁合金、碳化硅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比高达70%以上。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复杂形势,平罗县传统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少,耗能高、污染重,龙头企业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企业的发展。

  传统的粗放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全面转型刻不容缓。多重的压力逼出了理性的选择,平罗县将“产业转型,民生转型,生态转型”确定推进循环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并将其作为平罗二次创业的全新目标。在推进循环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平罗县从项目入手,决然告别高能耗、高污染的旧生产模式,开辟了一条科学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的宁夏首家原花青素生产企业松海盛华农林开发公司,只见工人正在晾晒葡萄籽,而自动化生产车间,一袋袋葡萄籽经过蒸煮、高温浸泡、提取液体、再度冷却、入柱吸附等环节,最终提取了纯度达96%的核心产品原花青素。产品经天津出口后,主要用于保健品和高级化妆品等的配料。

记者采访原花青素生产流程。

  据公司总经理王亚平介绍,原花青素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天然抗氧化剂,在欧洲被称为“口服的皮肤化妆品”,除了众所周知的抗氧化功效,还可以营养皮肤,增强免疫力,甚至缓解过敏。此外,还可以缓解感冒症状,抗突变和减少致癌因子的生成,对辐射也有一定的抵抗作用等等,真可谓好处多多。目前,1吨原花青素的市场价格为300多万元。如此高大上的产品使用的原料却是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下脚料——葡萄籽。

  浓缩的都是精华,松海盛华农林开发公司车间主任冉红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工1吨原花青素需要100吨葡萄籽。而葡萄籽提取原花青素后,剩余的废渣还可用于榨油和制作高端饲料,实现废物全部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拥有百万亩葡萄种植基地,巨大的原料需求量和平罗县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最终让我们选择在平罗县投资建厂。” 王亚平说。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现已拥有葡萄籽多酚、枸杞多糖等多个研究生产专利技术,拥有葡萄籽食用油、枸杞类深加工、养生泡腾片等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近8000 吨食品类配套产品,年产值6亿元。

  5年来,平罗县围绕精细化工、特色冶金、碳基材料、能源电力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生物制药、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轻工四大特色产业,鼓励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兼并重组、集群发展,推进上下游配套,全县实施循环化改造企业26家,晟晏、吉元等5家企业利用矿热炉尾气年发电7亿度,节约成本1.4亿元;大地、峰晟超阳等3家企业利用自备电厂年发电18.4亿度,节约成本3.6亿元;兼并重组“僵尸企业”80多家,大地循环重组兴平公司恢复生产以来,总产值达到14亿元,预计实现纯利润5000万元。目前大地公司跻身百亿企业行列,晟晏集团、吉元冶金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焕发生机,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建成丽珠药业、格瑞化工、大生生物等一批新企业,大地轮胎二期、大唐平罗火电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81家,实现增加值71.7亿元,是2011年的1.5倍。

  正是在这些带有示范作用的企业带动下,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

   空间规划带动城乡建设 宜业宜居宜行崭新亮相

  秀美塞上品山川,西部百强小江南。

  平罗作为石嘴山市唯一的建制县,近年来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一个交通便利、路网发达,宜业宜居的崭新平罗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区的热潮中,平罗县按照打造“置业金岸、宜居平罗”品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高层次,加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造,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成功地塑造了融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城市形象。

  朱剑书记自豪地告诉记者,5年来,平罗县率先完成镇村体系规划编制,获批全区首批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县,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5%。五年累计投入40亿元实施了62项城建工程,改造棚户区、城中村93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72万平方米,新修城市道路19公里,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天然气入户、饮水安全、唐徕渠—饮马湖市民休闲公园、惠民文化健身公园等民生项目,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在县城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新农村的建设也不落后。5年来,平罗新建农村公路291公里,建设美丽村庄示范点25个,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按照“打破乡村界限、打破条档分割、集中连片治理”模式,实施银北百万亩盐碱地改良等工程,改良盐碱地42.2万亩,连续三年荣获 “黄河杯”竞赛特等奖。此外,全县5年新增造林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县城和自治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也在持续增加。5年来,平罗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形成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坚持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五年累计搬迁安置生态移民4213户22128人,实施四项脱贫计划、五项助力行动,出台脱贫攻坚“20条”扶持政策,2016年稳定脱贫594户3189人。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惠及困难群众1.45万人。累计投入19.75亿元建设保障房、安置房1.18万套98.88万平方米,解决了601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此外,平罗且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先住院后付费” “医联体”服务新模式,为老百姓节省医药费用8600万元。

   农村土地“三权”分离破壁 农业规模经营由大变强

  平罗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和可开垦荒地面积居全区县域第一。平罗县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后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县域、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只有紧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核心,把握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目标,全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才能又好又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在扩大生产、发展集约经营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贷款难题。虽然各地出台了不少解决农民贷款难措施,但是由于农户缺少抵押物,农民贷款难的现状一直难以改观。这一问题一度成为拖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阻拦锁”。

  2012年以来,平罗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等七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成为宁夏第一个承担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的县。而这是一个难得的“解锁”契机。

  作为全国24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平罗县抢抓农村改革试点机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推进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将农村改革各项试点任务有机结合,率先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五项”权属确权颁证,探索开展土地流转经营权、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权、林权、小型水利产权等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村9类权属充分权能,不仅摸清了农村土地家底,也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创造了备受关注的“平罗经验”。

  朱剑书记说,在改革过程中,平罗县按照“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围绕“地怎么种、谁来种地,如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初夏时节,在平罗县黄渠桥镇通润村的水稻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平罗县土地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受益者、金茂源家庭农场主任俭,他正在忙着和种植户们一起给稻田灌水。这两天,任俭要抢抓农时把500亩水稻赶紧种上。早在2011年,在银川上班的任俭回到家乡流转了580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葵,第一年就赚了将近8万元。来年想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先期需要投入不小数目的资金让他头疼。2012年平罗县启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拿到了流转经营权证书后,任俭把流转经营权抵押给银行申请50万元贷款,不到一周时间就审批下来了。

  破解了融资难题,平罗县的规模化经营步入了快车道。目前全县扶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356个,新型职业农民2240名,带动全县土地流转3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共创立自主品牌20多个,保障了农民权益,促进了经营主体规范发展。

  平罗之变,得益于敢创新,得益于敢改革,得益于真实践。放眼下一个五年,平罗县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朱剑书记表示,未来五年,是平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平罗总的发展目标是: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党风更加清明。具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9.5%;城镇化率达到60%。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民生、生态转型,全力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打造平罗经济升级版。

  全面振兴谋新路,转型发展正当时。不难预料,5年后的平罗县,还将带给我们惊喜,还将令世人瞩目,必将成为宁夏北部最亮丽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杨丽 胡俊 杨泠然/文 视频/马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