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工程多方配合 小微公园圆了市民宜居梦

14.08.2015  09:43

  为2015年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我市计划在百姓身边建设10个小微公园。如今,8个小微公园已基本建成,剩余的2个游园也将于8月底完成建设——       

  “家门口有绿地、小广场和凉亭,能打牌、能健身,这就是我们老百姓最大的梦想。”8月13日,家住西夏区同心苑的李政松老人期盼着小微公园早日建成。作为2015年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银川市计划由市财政投资9800万元,在百姓身边建设10个小微公园,建设面积24万多平方米,为市民提供身边的休闲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广场、演艺广场和展示舞台。截至8月13日,在建的8个小微公园中的学院路、宝湖路和贺兰山路游园进程已超过90%,其余游园绿化进展均超过65%,部分设施进展为45%,剩余的2个游园将于15日完成招投标,随即进场施工,力争全部游园于8月底前完成建设。

   优化人居丰富城市景观

  13日上午,西夏区贺兰山路游园绿意盎然,孩子们在平整的广场上追逐嬉戏,来往行人面带笑容,新栽的国槐、白蜡等乡土树木与周边西夏文化主题环境相映成趣,为喧闹的都市带来一抹清新。该游园目前的建设进度已经超过90%,绿化工人正在对游园进行绿化完善。家住书香门第小区的居民张政表示,过去这里没有绿地,就近也找不到休闲的地方。建了小微公园后,小区的人也爱出门了,这里热闹了很多。 

  随着我市旧城改造和道路畅通等民生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拆建区域重建时的公共绿地配置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小微公园建设项目首次启动,并于当年建成了11个方便百姓休闲健身的小微公园。这不仅提高了街头空地的利用率,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绿地系统,提高人均绿地面积,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丰富城市景观,也为传承城市文化,优化人居和出行环境提高了支持,让市民实现了出家门进公园的愿望。2015年,结合市委、市政府“西夏突破”的发展战略,今年新建10个小微公园有4个位于西夏区,对提高西夏区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人文气息烘托良好氛围

  “今年建设小微公园材料上更考究,布局上更精细,向家庭化装修看齐。”在学院路游园,绿化项目施工人员朱保军介绍,小微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路面花纹选择上,今年突破了普通公园路面装饰,选用了石材碎拼。该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对石材进行标号后,手工拼接,从而营造出路面碎石纹路的美感。 

  此外,小微公园的人行步道路面装饰也多处采用了黑、黄、灰等套色处理,更为美观精致。据介绍,今年小微公园建设上还特别考虑了实用性和美观性,因地制宜地在园内分别设置了园林雕塑、读报长廊、学知墙、避雨亭、棋牌桌等设施,并根据公园的面积大小,设置了小型广场、游步道、健身器材等。如宝湖路游园将文明长青园景观标识与回族风情的景观构筑物有机组合。广场以曲线形卵石铺装,并于广场步道边设计花径延绵贯穿全园,在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同时,意喻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似涓涓细流,如潺潺泉涌;学院路游园毗邻育才学校、宁夏大学A区等。设计上以“典学”为主题,依托浓厚的学院氛围,为学生提供舞台、晨读广场等,提供了安静学习的乐园;西夏区七小游园面小学,邻小区,整体以博学,修心为主题,游园内以“师说”、“骄子”和“寻梦”为主体雕塑小品,并多布置休息长椅和宽行道,便于家长休息等候。园内以垂柳、香花槐、国槐和红宝石海棠等多姿多彩的树种为主,营造色彩丰富的歇息、游赏环境。

   民心工程还需多方配合

  为了最大程度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小微公园在选址和规划建设之初就注重毗邻小区、企事业单位、商业区等人流聚集区。规划设计由市林业局委托相关专业机构,根据选址区域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结合地域和周边环境情况综合考虑,突出小微公园的景墙、雕塑、置石、亭台廊阁等园林小品中融入相关文化元素,以最佳状态体现银川千年古城的韵味。在具体实施中,友爱街游园、灵芝巷游园和西夏区七小游园相继出现了因建筑物难以拆迁、拆除而影响公园布局的问题,这需要多部门协调共同完成。为民办实事是为广大百姓谋福祉,林业局建设方也呼吁多部门能关注小微公园进展,共同助力办好实事,让小微公园按期完工,圆居民的梦想。

  记者  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