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136”工作模式强化残膜回收利用

18.08.2017  16:23

  近年来,隆德县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探索“坚持一个发展理念、建立三保工作机制、采取六项措施”的“136”工作模式,强化残膜回收利用,使农用残膜变废为宝,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一个发展理念”。隆德县残膜回收利用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依托隆德县鑫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初步建立了机械(人工)回收—农户分检—网点回收—企业加工—销售再利用相互支撑、相互约束的残膜回收利用网络和良性循环体系。

  “三保”工作机制。建立了“机械(人工)保捡拾率,清理田间残膜;网点保回收率,方便农户交售;企业保加工率,促进资源再生利用”的“三保”工作长效机制,保障了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健康运行。

  “采取六项措施”。一是加大农用残膜回收补贴。对农户分拣后的残膜按照1.5元的价格回收,其中企业承担0.7元/公斤,政府补贴0.8元/公斤;根据网点回收量和企业加工量,分别给予500元/吨、900/吨奖励扶持。二是扶持了加工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对新建残膜回收加工企业,县财政给予3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引进加工设备。同时根据企业运行状况,年均给予10万元至15万元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和技术创新,使之更加趋于残膜加工先进工艺要求。三是扩大惠农资金补贴范围。将残膜回收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在国家及自治区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累加补贴20%,鼓励和扶持农机作业公司(合作社)、农机手开展机械化回收,推广残膜回收技术的应用。四是加大地膜采购价格补贴和农资市场打假力度。通过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厚度为0.01-0.012毫米、宽度为80厘米的窄地膜和120厘米的宽地膜,并分别给予70元/亩、52元/亩的补贴。同时,加大农资市场打假力度,确保农膜抗拉强度、耐候期符合规定,质量达标,降低残膜回收难度。五是加大部门协作,共同治理。全县各职能单位密切配合,互相协作,确保企业及网点规划建设、技术指导、宣传培训、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健康运行,进而达到了防污治污效果。六是加大督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县委、政府把覆膜和残膜回收加工利用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做到任务下达到乡镇,指标量化到村,任务落实到户。采取不定期督促检查的办法,严格进行考核,落实奖励措施,推进全县农用残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