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绿村美系“乡愁”

05.01.2016  12:27

  柏树青翠,国槐挺拔,梯田饶山腰。走进冬日的彭阳县曹川小流域,仿佛置身于一幅赏心悦目的水墨画卷。

  “过去山光秃秃的,一下暴雨,山上的洪水下来,淹没了绿油油的庄稼。遇上旱情,连籽种都收不回来。”提起种地的辛苦,48岁的农民张耀明一言难尽。过去,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位于彭阳县西北部的曹川小流域,地处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土地流失面积52.3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8%。2013年,我区实施曹川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在内的四个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梯田1.25万亩,涉及5个村,受益群众近5000人。

  机修梯田坚持“宽、大、平”“同区域延等高线连接”和“确保机械化耕作”的标准要求,地埂上部栽植黄花,下部种植紫花苜蓿,在回填到沟内的表土上栽上杏树、桃树等耐旱经果林,在沟外侧埂坡上种柠条等抗旱树种,使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生态型、景观型、经济型”三种治理模式有机结合,坡耕地治理区、生态景观区、美丽村庄区、特色产业区4个区域科学布局,打造了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由小流域治理向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的示范流域,走出一条具有宁南山区特色的生态文明综合治理新路子。

  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落脚点是改善农民生活。曹川村村支书李东介绍,1亩黄花纯收入2000元以上,是粮食作物效益的5倍。靠种植紫花苜蓿,全村养殖肉牛1000多头,特色种植和养殖使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800元以上。

  “坡改梯后,我的20亩地膜玉米纯收入2.4万元。”尝到甜头的张耀明满脸喜悦。

  山变绿,人变富,村变美。贫困村得以迅速“脱胎换骨”,只是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我区启动实施146项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坝除险等水保重点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34平方公里,有效发挥了拦沙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各种治理措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量4000万吨。南部山区呈现出山变绿、田变平、拦泥沙、水利用的自然和谐景象。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