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留佳音 故事口口传

04.07.2020  12:21

山川留佳音 故事口口传

——闽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情洒塞上

  援宁的干部来了,支教的老师来了,技术专家来了,医疗队来了……他们帮助建希望小学、闽宁示范村、扶贫车间,呕心沥血育桃李,手把手教脱贫富民技术,全力以赴治病救人,在塞上大地留下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回忆。

  24年来,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人员怀着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在六盘山下、黄河两岸,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用心用情用功抒写闽宁协作绚丽华章。他们的精彩故事在塞上大地口口相传,代代传颂。

  情洒“第二故乡

  今年4月,在抖音上直播以来,李辉钦的时间表便一分为二。白天他是永宁县闽宁镇挂职副镇长,晚上8时准时上线与粉丝互动,用普通话和闽南话向福建老家的粉丝们问好、带货。

  借助直播电商平台,李辉钦把闽宁镇扶贫车间生产加工的枸杞、金丝黄菊、黄花菜等6种农产品推向全国。

  除了直播带货,李辉钦还将挂职工作的日常发到平台上,带大家看村里的田地温棚、一花一草,带着大家了解葡萄酒庄文化,诠释“山海不远,只在须臾间”。

  “我来闽宁镇挂职1年时间,每天都把工作尽可能安排得满一些,希望多为闽宁镇的乡亲们做点事。”李辉钦说,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年,肩负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24年来,福建省的挂职干部靠着这股精神,做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把“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

  接过援宁工作接力棒,李辉钦的任务就是让乡亲们的生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9年10月,30岁的李辉钦挂职闽宁镇副镇长,东西协作、结对共建、招商引资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福建挂职干部都有一股‘爱拼才会赢’的劲头。”闽宁镇党委副书记赵超对李辉钦赞赏有加,“他的思维比较活跃,又是从厦门国企来镇上挂职,难能可贵的是他把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闽宁镇扶贫工作中,通过直播带货解决镇上农产品的销售难题。同时,发展了新经济新业态,使电商销售成为镇上新的经济增长点。

  直播火了,企业活了,当地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工作岗位。在李辉钦的带动下,扶贫车间的女工纷纷“试水”。原隆村建档立卡户马燕发动村里的姐妹们组成了闽宁镇“巧媳妇”团队,在快手平台上直播带货,迅速走红。从1人直播,到全民直播带货,新的营销理念为村子带来了新气息。

  “李镇长虽然年轻,但特别踏实、肯吃苦,有一股子扎根基层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这是福建援宁干部的共同特点。”原隆村党支部书记王升说。

  让梦想照进现实

  “最近活多,一天工作8小时,能挣100多元。”锁边、接袖、缝拉锁,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福马村闽宁协作扶贫车间,海霞熟练操作缝纫机赶制校服。她在车间工作半年多,已熟练掌握缝制技能,月均收入2500元,够一家人日常开支。

  “搬迁到福马村,我们一家人住上了好房子,有了稳定收入。”海霞说起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言语间满是感激之情。她老家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杨河村,一家6口人曾依靠种地勉强维持生活。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和原州区协作在头营镇建成福马村易地扶贫搬迁就近安置点,将生活在头营镇杨河、冯洼、张崖和坪乐等东部山区4个村的148户514人搬迁到生产生活便利的川道区。

  “为了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移民村按照搬迁对象家庭人均18平方米建房,还配套建设围墙、大门、卫生厕所等附属设施。”福建挂职任原州区委常委、副区长袁云福说。

  2018年至2020年,投入援宁资金348万元支持福马村完善道路、供排水、休闲文化广场、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配套建设养殖圈棚、饲草配送中心、扶贫车间,帮助移民安心创业就业。

  行走在平坦干净的水泥路上,看着错落有致的砖瓦房,欣赏着房前屋后修剪整齐的树木,今年65岁的福马村村民韩生昌的嘴角不由上扬。他回忆起没有搬迁时的生活,感慨万千。2015年冬季,一场大雪将原州区东部山区道路覆盖,韩生昌突发疾病到医院治疗,因道路难行,原本只需1个小时的路程却走了2个多小时,差点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现在药店、银行、学校建在家门口,方便孩子上学、老年看病、年轻人务工。”韩生昌说,村里人都知道,现在的一切离不开福建帮扶。

  福马村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在原州区的缩影,也是一批批福建援宁干部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成果之一。

  2018年12月,作为福建省第11批援宁干部,袁云福踏上了原州区的土地。到任不久,袁云福便马不停蹄地到乡镇调研,促成马尾区8家企业分别与原州区8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2019年,袁区长协调落实闽宁帮扶资金5800多万元,对接落实帮扶项目20余项。”原州区扶贫办副主任马红元说。今年,袁云福又协调落实闽宁帮扶资金6000万元,用于原州区特色产业培育、贫困户危房改造、贫困村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建设、贫困劳动力培训、残疾人帮扶等。

  带着必胜决心来

  “他盯着项目就一抓到底,不见效果不放手。”在海原县扶贫办主任穆华看来,海原县委常委、副县长蓝主保有些“固执”。

  2018年底,蓝主保作为福建省第11批援宁工作队成员,从福建漳浦县到海原县挂职。

  “他节假日几乎不休息,盯着贫困村、贫困户,紧抓项目促脱贫。”穆华眼里的蓝主保和他带领的工作队,是“把咱海原的贫困户真正当亲戚,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贫的人”。

  “他积极参与招商引资,促进卡立方、智能刺绣、金邦智能科技3家闽籍企业落地海原,填补了海原没有服装企业,没有闽籍企业,更没有外汇收入等多项空白。”穆华说,蓝主保带领工作队推动海原县闽宁产业园投产,解决830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236人。同时支持建设扶贫车间12个,引进闽籍企业7个,解决就业299人。

  2019年以来,福建财政援助海原县资金达1.07亿元,共实施闽宁项目59个,带动贫困人口7080人,同比增长161%。

  看着女儿抱着泰迪熊毛绒玩具爱不释手,39岁的建档立卡户田进花内心又多了一份对福建干部和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的感激之情。田进花是海原县西安镇范台村人,家庭贫困。8年前离异,独自抚养女儿。两年前,田进花得知海原闽宁纺织园招聘女工后,她抓住机遇成为一名缝纫车工。田进花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她加工服装的产量和质量总是比别人高,收入从八九百元很快涨至3500元。

  今年3月,田进花被提拔为组长,收入再次上涨。福建来的干部不仅提高了海原贫困群众的收入,他们身上那种爱岗敬业、勤恳工作、顾全大局的优点,也深深影响和带动着海原。

  结下深厚情谊

  福建援宁工作人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和岗位上,倾注一腔热血,尽职尽责,各显其能。

  2018年初,福建省德化县总医院和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此后,捐助医疗、办公物资,开展人才交流,各项协作工作有序展开。

  “大型彩超仪、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红寺堡区医院院长马万堂算了一下,2年来,德化县总医院陆续向红寺堡区医院捐赠的物资总价值超700万元。

  相对于硬件设备,红寺堡区医院更需要人才培养。为此,德化县总医院派7名业务骨干“传经送宝”,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手把手培养医学人才。他们分别挂职红寺堡区医院党支部副书记、副院长、院长助理,帮助医院发展。

  “援宁医疗队思想超前、积极向上。”马万堂说医疗队带来了新技术、新规范、新管理流程以及宝贵的新理念。

  在援红寺堡医务工作队员中,大多数人的子女没有成年,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队员们不远千里来到红寺堡。他们克服气候、饮食差异带来的不便,出色地完成帮扶任务。

  医疗队工作人员陈进静来到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后,先后开展新生儿科护理培训,成立8人专业团队,让医院护理病患新生儿从原来4人增加到28人,大大提高了医院服务地方能力。德化县总医院院长李松川多次带队到红寺堡区医院调研,现场出谋划策,帮助推进医院人事、薪酬等一系列改革。

  “双方已建立起了良好的医疗协作关系,而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马万堂说。(记者 剡文鑫 徐佳敏 王文革 杜晓星)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