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条件艰苦 但我们始终斗志高昂

13.08.2015  11:57

东北抗联老战士朱万祥。

  “1945年8月初的一天,侦察员报告:日军200多人、伪军50多人联合前来讨伐。我所在的部队决定打一场伏击战。第二天,在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附近的一处山梁上,数百名抗联战士埋伏于此。战斗打了两个多小时,日军全部被击毙,伪军有20多人被击毙,其余逃窜。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尽管已覆上70年的岁月之尘,对于东北抗联的往事,现年90岁、家住贺兰县城的朱万祥老人仍能清晰忆起。

  朱万祥是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人,1925年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三省进行全面侵略,骨肉同胞陷入深重灾难之中。日军把新宾县作为“治安肃正”的主要目标,烧毁百姓房屋,将居民撵下山,归入较大的村子集中居住,外面修筑土围子,凡同抗联军有过联系的百姓均被镇压。新宾县境内的万人坑就是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人的历史见证。“日军经常进村抢夺粮食。靠种地养活7个儿女的父亲,对此只能是叹气。”国难当头,对侵略者的痛恨,让朱万祥决心成为一名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参加部队时走得匆忙,都没顾上跟家里人说一声。”直到1963年,朱万祥才回到阔别许久的家乡,此时三个姐姐均已过世,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东北抗日联军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为最后赢得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说起那段在林海雪原中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斗争的抗战历史,朱万祥感慨万千。

  东北抗联战士的粮食,都是老百姓支援的。日军实行“归屯并户”“集团部落”后,东北抗日联军处境艰难。夏天林子里随便找点什么还勉强能充饥,但到了冬天,积雪没过膝盖,行军都不方便,更别说是找吃的了。有时候只能煮些干硬的玉米粒,或者煮没去皮的高粱吃。没住的地方,战士们就砍下树枝睡在上面,时常被冻醒。由于环境恶劣,食物经常断顿,抗联战士们就吃草根、树皮,甚至是棉衣里的棉花。冬天在雪地里跋涉,不少战士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

  “尽管装备简陋、生活困苦,我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始终高昂,意志坚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朱万祥和战友们迎来抗战胜利的曙光。日本投降后,东北抗日联军先是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加入到解放战争的行列。朱万祥也随之先后参加了四平解放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宁夏的战役等。上世纪50年代,朱万祥从部队转业,先后在中宁县、贺兰县工作。

  老人如今的生活早已归于平静。每天吃完早饭,他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小情。“我爸喜欢看抗战片,说起抗联时的经历,津津乐道。”小儿子朱向斌介绍道,“孙子、孙女也都爱听爷爷讲抗日的故事。”

  今年3月,朱万祥搬入新居。老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知足:“我们现在享受了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没有享过的福。希望后人能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记者 高菲 文/图)

40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对这件事很上心!
  【学习小组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宁夏新闻网
习主席体验过的兵工科技
   央视网消息 :5月16日,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