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能少 走近驻村引路人】杨极乾:驻村十个月,办好三件事

27.12.2017  19:06

  12月18日午间,彭阳县冯庄乡下寺村,和喣的冬阳照得让人有些睁不开眼,村民王志礼正在忙着翻晒自家门前的一片红花秸秆。

  “今年种的红花收成没有预期的好,明年打算种多少啊?”驻村第一书记杨极乾走过来打探王志礼的真实想法。

  “明年计划要多种10亩呢,不管咋说,比种玉米收入高。”王志礼笑呵呵地回答。

  作为今年下寺村探索培育的增收产业,因为气候原因和经验不足,村里种植的1000余亩红花虽然长势不错,却因遭遇连阴雨导致减产。尽管如此,杨极乾和村民们却都看到了增收希望,因为下寺村的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红花。

  杨极乾是彭阳县农技中心的一名普通干部,今年2月被单位选派到小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10个月,杨极乾终日不得闲,干好了三件大事。

杨极乾向记者介绍村里的脱贫帮扶模式。

   第一件事:种“红花”探出致富新路

  “村上土地资源丰富,但是没有致富的主导产业。”刚上任,杨极乾就通过走访调查摸清了小寺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小寺村有142户486人,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发展草蓄业与劳务输出,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和苜蓿为主,生产效益偏低。

  如何能够因地制宜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杨极乾在驻村调研中认准了中药材红花。杨极乾认为,红花是一种油、药、饲料及天然色素兼用的经济作物,耐旱、喜温,苗期还耐寒,对土壤、气候要求不高,小寺村的气候、水土及光热条件十分适宜红花的生长。更重要的是,目前彭阳县已经有红花种植企业与种植基地,从育苗到技术培训都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时,大家一致同意可以试种红花。确定了方向,杨极乾便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为村民争取到每亩地40元的“深松”补贴,又联系县农技中心为村民每亩地补贴25元,帮助村民对土地进行整治。通过杨极乾与村干部的逐户劝导,2017年小寺村种植红花达1029亩,其中建档立卡户种植560亩。

杨极乾(左)引导村民种“红花”致富。

  村民王志礼就是在杨极乾的建议下做了“吃螃蟹”的人,种了26亩红花。王志礼告诉记者,今年8月虽然因为下雨、缺人手,导致十多亩红花没收上来,但是效益还是挺不错的。“种一亩红花能产10公斤,企业来村上收购一公斤80元,一亩地就有800元的收入。以前种玉米,收成最好时一亩地也就600元,但投入的成本却比种红花大。

  “明年我们将总结经验,以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的模式,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中药材种植品种,拓宽村民的致富路。”村支书王继平显然对种植红花信心满满。

   第二件事:除陋习倡导文明乡风

  作为小寺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极乾除了为村里培育致富产业,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逐步改变了令村民“压力山大”的红白事攀比之风。

  小寺村地理位置偏僻,虽然农户收入水平不高,但在红白事上盲目攀比大操大办,这种现象造成铺张浪费不说,还让部分困难群众苦不堪言。驻村以来,杨极乾吃住都在村里,每天和村民朝夕相处,他发现大多数村民从内心深处抵触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之风,但碍于情面,没有人敢于打破这些陈规陋习。

村民陈建文(右一)对村里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十分支持。

  “结婚彩礼要20万元,办丧事前前后后好几天花费六七万元。”杨极乾说,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这样的“民风”让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今年4月,杨极乾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商议后,决定推动移风易俗,打破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为此,村里专门召开移风易俗启动会,倡导大家节约办婚丧。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订了村规民约,比如彩礼不超过6万元、宴席不超过10桌、礼金不超过50元等。

  近半年来,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推开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群众普遍感受到了俭办带来的实惠。村民陈建文的母亲前不久去世,在杨极乾及村“两委”班子的积极倡导下,他说服两个弟弟将母亲的丧事简办,仅花费了1.2万元。“书记来了以后提倡厚养薄葬,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陈建文对记者说。

   第三件事:建互助院温暖留守老人

  近几年,小寺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适龄的孩子们也都跟随父母到城里上学了。小寺村的留守、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成了杨极乾面临的又一个揪心的问题。

  杨极乾说,村里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有45人,大家居住分散,“可以说是一户一个山头,生活上无人照料,精神上孤独寂寞。”为了照料好农村留守、独居等老人的生活,杨极乾积极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将离村部不远的一处学校改建成了老年互助院,并从一家企业协调3万元爱心捐款为老人们购买了床、被褥等生活用品。“有了互助院,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聊天拉家常,饿了累了吃住都方便。”杨极乾说。

  在老年互助院记者看到,三排18间房屋装饰一新,文体活动室、休息室、灶房、农耕文化室等设施齐全。“打牌、唱戏、拉二胡,只要你想玩的,这里都有。”王志礼的父亲今年84岁了,说起村里的老年互助院,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杨极乾向记者介绍明年工作打算。

  驻村近10个月,杨极乾先后争取项目资金54.6万元,支持村里搞基础设施建设,他还从县农技中心争取到两台四轮拖拉机、两台苜蓿收割机等农机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书记驻村以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百姓的吃穿住行,只要是百姓关心的事情,他都会想方设法解决好。”王继平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下一步,我还要积极争取县农技中心外出培训名额,带村民们走出大山,开阔眼界,通过考察学习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进一步唤醒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杨极乾说。(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徐静 胡俊 杨泠然/文 祁瀛涛/图 马建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