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贺兰移民脱贫不发愁

24.11.2016  10:31
            就业地点就在村门口、工作内容并不复杂、工资收入不低,这样“三全其美”的就业机会如今在贺兰县洪广镇新荣村实现了。

  贺兰金富蔬菜产销合作社将食用菌培养和蔬菜种植为主的种植业带进欣荣村,对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不仅将技术带给了村民,也让村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合作社发出近150万工资,令欣荣村近80户村民从中受益。

  11月23日,记者走进金富蔬菜产销合作社的食用菌大棚内,菌棒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55岁的欣荣村村民苏海明熟练地穿梭期间,快速地拣拾着菌棒上的冬菇,而在冬菇的生长过程中,他的工作内容就是为每根菌棒浇水。“我们在老家就会种地,到这里啥也不会,在合作社要做的就是这些工作,很简单,活不累,还不用愁销路。”苏海明说,他和老伴刚来到贺兰时挺发愁的,担心没有工作机会,现在两口子都在合作社工作,学会了种菜,还能按月领工资,一年下来两人能领4万多元,特别满意。

  贺兰金富蔬菜产销合作社理事长张金河2012年来到欣荣村,代管了这里的500多栋温棚。为调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张金河将种植工序进行细分,手把手教移民干,而且随干随发,现金支付。如此,既让移民学了技术,又让移民赚了钱。“其实他们以前都是庄稼人,对农具的使用和吃苦的劲头都是优势。”在张金河看来,移民要发挥作用,得找对地方以及真正愿意干。“以苏海明为例,7两的芹菜种子,能够均匀地播种到一亩地里,用惯了机械播种的人却做不了。为啥?这些移民以前在山里就干过,都有基础。

  “我计划让已经学会种植的移民明年包温棚种蔬菜,我为他们提供种子、技术,负责销售。”张金河介绍,目前有70个移民在他这儿掌握了香芹、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的温棚种植。“如果他们自己包温棚,只负责种植,我帮助他们销售,这也是笔不少的收入。以我们现在种植的香菇来看,它的生长周期也就3个多月,按一对夫妻负责4栋温棚算,只需花半年时间,就能挣到9万元左右。

  张金河认为,为大家提供这样的平台,帮助移民们脱贫致富,自己的合作社也能壮大,“前提是大家的思想观念需要转变,愿意踏实地干起来。

(银川日报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