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城市家园打造洁净西夏——西夏区市容环卫工作综述

03.12.2015  12:43

 

151510”工作法精细化保洁

 

 

人工清扫落叶

 

 

铲除路面结冰

 

 

机械组合作业

 

 

洁净一新的城市道路

 

 

开展浮尘计量,确保清洁质量

 

 

数字化平台提升保洁效率

 

 

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

 

环境卫生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的根本之一,优美、整洁、舒适的市容环境是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如今,在冬日的西夏区,漫步大街小巷,能切身感受到街道靓丽、路面干净环境整洁优美,而这些都离不开“城市美容师”的辛苦努力。

今年,为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方向迈进,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不断拓宽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探索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辖区环卫作业服务质量,打造了一张“美丽西夏”的靓丽名片。

环卫工作是城市软环境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西夏区作为工业企业和旅游景点集中区域,对城市环境卫生有着更高的目标,更严的要求。据了解,目前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北京路、怀远路、贺兰山路等44条主次街路和70条背街小巷,开发区、教育基地等1475万平方米面积的清扫保洁工作,并担负着64座公厕的管理、200余吨日产垃圾的清运和市容设施的配置和维护等工作。目前700余名一线职工,人均清扫保洁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

在工作过程中,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不断加强监管,通过环卫保洁制度化、网格化、智能化、机械化、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市场化、长效化等措施,全面提高城市环卫水平,净化城市环境卫生。

A 以精细化保质量

●38个网格打造洁净城区

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按照辖区大街小巷处处有人管、处处都干净的原则,对辖区44条主次街路及70条背街小巷实施了分级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将街巷划分为一、二、三个等级,38个网格,全力打造洁净城区。同时,构建“三员三线”监督模式,环卫清扫、业务监管、领导巡查三条网格路线图,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环境卫生监管网络,保证每个片区有监管员,每个路段有保洁员,做到监督无死角、管理无盲区,确保道路清洁纵到边,横到头,不留死角。

●“151510”工作法精细保洁

环境卫生好不好,关键看环卫工作做得好不好。西夏区根据制定的精细保洁标准,全力推行“20分钟工作法”、“151510”保洁法及“四位一体”保洁模式,确保精细化管理提高路面洁净度。

其中“20分钟工作法”针对市民现场投诉、领导现场监督发现的问题,在接到信息后,片区城管队员、环卫监查员和清扫保洁员按照区域路段,在5分钟左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能解决的及时进行处置解决,需要配合解决的通过对讲机互相进行联系,争取在20分钟内到达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协调解决。而“151510”则要求环卫工作人员每天对辖区内主要街路进行1遍机扫,高压洗扫5遍,15小时清扫保洁,确保灰尘不超过10克。

●城乡环卫一体化

西夏区将文昌南街到兴泾镇镇区路段,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村延伸的先行街、严管街,先行安排清扫人员进行日常保洁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进行高压洗扫、冲洗。环卫处每周定期对镇北堡镇、兴泾镇镇区及周边主干道进行一遍机械清扫,不定期进行高压冲洗。同时,协调西夏区大型垃圾中转站,及时对两镇中转站的垃圾压缩后进行集中转运处理,努力做到农村垃圾收集清运不延误,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

B 以智能化提效率

●依托数字化平台

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数字化二级平台优势,依靠数字城管信息员实时巡查及“12345”政府服务热线、市民投诉等方式,结合环卫服务中心督查,对辖区卫生进行动态监管,狠抓精细化管理。通过数字城管平台与环卫督查的有机结合,区内环境卫生质量整体显著提升,卫生死角得到了及时清理,环卫基础设施得到有效监管,全年共处理数字化案件3000余件

●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

为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规范车辆的运行路线,使所有车辆能按照既定路线行驶,为该中心现有49辆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24小时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快捷、准确、高效地掌控,有效控制和降低油耗和作业成本,遏制“公车私用”、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从而激发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积极性,成为树立“西夏环卫”新形象的“助推器”。

●远程对讲机快速指挥

为加大案件处置力度,保证案件办理及时,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还建立了快速派遣机制,为10余名环境卫生监管员及业务科室负责人配备了对讲机,发现问题及时指挥处理,确保第一时间整治到位,也保证环卫保洁工作及时响应与落实。

●机械化提升清扫效率

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整合现有机械车辆,提高作业标准,积极推行“水洗路面、机械清扫、人工保洁、洒水降尘”四位一体保洁方式,合理高效组合使用现有洒水车、洗扫车、干扫车等机械设备,对主要街路实行全天侯循环机械化湿式保洁,并用干式吸尘车、小型扫地车进行交替作业,逐步实现机械清扫由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全年共出动洗扫车、洒水车共2万余次辆,用水30万余吨。今年该中心93辆机械车辆全部投入使用后,机械化清扫率能达到90%。

C 以创新谋发展

●以文明为抓手

西夏区拓宽载体,积极开展以提升城市文明为抓手的多项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卫生综合整治日,实现了由突击整治向常态化管理的转变。针对城区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城区出入口等地居民乱扔乱倒的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并对主要街巷非机动车道、门店墙体、灯杆、公交站牌等公共设施上的各类非法张贴、喷涂小广告进行全方位治理,并指派专人每日进行巡查,保证卫生治理取得成效。全年共出动环卫职工15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达1000余吨,小广告达6万余条。

●激发全员活力

为了充分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开展“亮牌评星争先锋,共建文明示范街”党建项目试点工作,对文萃街82家商户“门前三包”进行星级评定,通过商户自评互评、工商所等相关单位参评、所属城管执法中队考评等综合评定,对评出的“门前三包”责任制五星级示范户予以表彰奖励,并对商户中的党员予以标识。同时,还在文萃街设置“党员模范岗”和“路段管理承诺公示牌”,详细标明路段城管监管员、环卫保洁员、环卫检查员、数字信息采集员以及巡查领导的联系信息和管理标准,方便群众投诉、监督,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格局。

D 以关爱暖民生

●提升环卫工人工作条件

他们很普通,给人们的印象总是手拿一把大扫帚从街头扫到街尾;他们很平凡,一身橘红色的制服,是他们最显眼的标志。然而,他们的工作却举重若轻,洁净的街道、干净的村庄,都离不开他们每日每刻的细心呵护。他们给城市一抹靓容,城市也还他们一丝温暖。

众所周知,环卫工人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从事着最脏最累的活。为了提升环卫工人工作条件,西夏区为环卫职工设置20个免费饮水点,并在部分公厕、中转站设置10处环卫工人休息点,配置了桌椅、电水壶、风扇、暖瓶等物品,确保环卫工人能就近歇脚,免费喝上热水。

●帮扶互助解烦忧

环卫工人大部分家庭生活存在一些困难。为此,西夏区对困难职工进行摸底调查,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动态档案管理,加大帮扶力度。一方面,积极申请公租房,目前已先后为74名困难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同时,在节日期间,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并成立职工爱心互助会,建立职工爱心互助金,遇到职工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困难职工就医、职工大病医疗等问题时,及时实施救助。

E 以洁净为目标

●环卫作业水平提档升级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街道干净了,市容靓丽了,市民心情也舒畅了……经过一年的全面努力,西夏区市容环卫工作实现了“突破”发展。而下一步,西夏区环卫人也朝着“更好”的目标努力,真正把西夏区打造成银川最干净、最靓丽的区域,使西夏区真正成为银川市的靓丽“西中心。

下一步,西夏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要求街路卫生始终保持“五无四净”标准,即无果皮纸屑、无土石杂草、无积水积泥、无痰迹烟蒂、无堆积物,路面干净、行道树穴干净、路牙边角干净、下水口畅通干净、果皮箱整洁干净。同时,垃圾清运工作实行定时、定点、定人,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增加巡回清运车次,及时清运箱内垃圾。公厕内部卫生要始终保持“四无四净”标准,即无尿碱、无蛛网、无恶臭、无蝇蛆,地面洁净、墙壁洁净、便池蹲坑洁净、厕所周围洁净;中转站卫生达到“三无三净”标准。

●完善环卫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

此外,西夏区还将积极做好以镇北堡镇为试点的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改革运行工作,逐步在全区推广,提升区内环境卫生质量。并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人、定责、定进度、定时限,实行目标管理。严格把城市卫生管理工作推向精细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