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科学定位精心谋划 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18.12.2015  11:28

  西吉县在十三五期间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要求和自治区“1+4”产业定位,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围绕西吉县“三大区域、四大产业、五百工程、六种模式”的发展思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林牧结合、粮经饲协调、种养加一体,加快产业扶贫和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优化“三大区域”产业布局

  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和市场变化,进一步优化三大区域产业结构。葫芦河川道区:种植业方面,重点发展芹菜等特色蔬菜和玉米,同时发展马铃薯、杂粮种植;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同时发展肉羊和特色养殖。西部黄土丘陵区:种植业方面,重点发展马铃薯、小杂粮,同时发展地膜玉米;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肉羊、生猪, 同时发展肉牛和特色养殖。东北部土石山区:种植业方面,重点发展马铃薯、胡麻,同时发展小杂粮;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肉羊、肉牛养殖,同时发展特色养殖。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加快“四大产业”转型升级

  马铃薯产业要加快专用薯、富硒马铃薯基地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马铃薯产品,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加快马铃薯面粉、面包、馒头、饼干等新型主食产品和富硒马铃薯、马铃薯饮料、马铃薯酒等营养保健食品开发。全力打造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县和薯制品加工强县,马铃薯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草畜产业要坚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并举,加大标准化养殖圈舍建设,养殖户饲养条件明显改善,85%以上的养殖户有1座标准化暖棚和1座青贮池。扶持一批草产品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以上、屠宰加工肉羊50万只以上的牛羊定点屠宰场和屠宰加工禽类100万只定点屠宰场各2个,力促牛羊肉加工精深化、规模化发展,畜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打造全区养殖大县和草畜产品生产加工强县,草畜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蔬菜产业要加大贮藏预冷设施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扶持芹菜汁、胡萝卜汁、番茄酱、泡菜等精深加工企业。打造全国夏季北菜南下冷凉蔬菜生产加工强县,蔬菜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小杂粮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县杂粮资源优势,按照“栽培技术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化,市场营销网络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要求,重点培育一批杂粮加工企业,开发谷子、荞麦等特色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使小杂粮系列加工产品进入高端市场。打造全国优质小杂粮生产加工大县,杂粮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

  (三)推进“五百工程”提质增效

  一是大力推进百万亩马铃薯提档增值工程。进一步提升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三个一”工程,从2016年开始,每年建设原种基地1万亩(专用薯1000亩),繁育原种1.5万吨以上;建设一级种基地10万亩(专用薯1万亩),繁育一级种薯20万吨以上,推广一级种薯100万亩(专用薯10万亩)。单产稳定在2000公斤以上,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二是大力推进百万头(只)牛羊扩量提质工程。加强饲草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100万亩,一年生禾草40万亩。实施“十百千” 肉牛养殖工程,培育饲养肉牛10头以上示范户1.5万户,饲养100头以上的种养结合规模养牛场500个,存栏肉牛1000头以上的循环农业示范园10个。实施“三个五” 肉羊养殖工程,饲养肉羊50只以上示范户1.5万户(黑山羊0.5万户),饲养500只以上的种养结合规模养羊场500个(黑山羊场200个),建设存栏肉羊5000只以上的循环农业示范园10个(黑山羊3个)。建设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循环农业示范园5个,饲养200头以上的种养结合规模养猪场50个。建设存栏鸡10万只以上的循环农业示范园5个(珍珠鸡10万只以上的循环农业示范园2个),饲养5000只以上的种养结合规模养鸡场50个(珍珠鸡场20个)。建设良种肉牛、黑山羊、珍珠鸡、肉驴、梅花鹿5个繁育中心。到2020年牛饲养量达到8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只(黑山羊50万只),禽饲养量达到300万只(珍珠鸡100万只)。三是大力推进百公里冷凉蔬菜优化升级工程。按照“突出主导,多元互补”的模式,重点突出芹菜种植,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各类蔬菜。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年育苗能力达到5000万株以上。推行标准化生产,每年建设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00%、绿色食品达到60%、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20%,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90%,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大力推进百万亩杂粮增效升值工程。发挥杂粮营养均衡性、医疗保健性、安全卫生性的优势,大力发展杂粮产业。每年建设杂粮生产基地80万亩,重点扶持杂粮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其中: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全面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杂粮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五是大力推进百万亩覆膜旱作农业示范引领工程。大力推广覆膜种植、集雨沟播、节水补灌等旱作农业技术,每年发展覆膜旱作农业50万亩以上,到2020年覆膜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2亩,覆膜种植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四)促进“六种模式”协调发展

  一是推广品牌农业发展模式。保护和运用好“西吉马铃薯”、“西吉芹菜”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打造“西吉清真牛羊肉”、“西吉小杂粮”、“西吉胡麻油”、“西吉黑山羊”、“西吉珍珠鸡”、“西吉三粉”等特色品牌,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走“种、养、加、销”立体循环的路子,在全县建成肉牛、肉羊等3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三是推广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吉强龙王坝、田坪经果林、震湖垂钓特色养殖、兴平聂家河休闲采摘、吉强下寨水上公园农家乐、硝河隆堡民俗村及休闲采摘、将台嘴头水库垂钓、马莲张堡源有机蔬菜采摘、王民二岔休闲垂钓、什字闽南小镇、兴隆下范经果林主题公园等11个集生产、休闲、观赏、体验、教育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示范园,打造我县休闲农业二日游。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青山变金山、产品变礼品。四是推广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快建设马铃薯、牛羊肉、芹菜、杂粮等“种、加、销”和“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提高附加值。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新建将台马铃薯、蔬菜批发市场。完善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发展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品等。锻造产业产品竞争优势,以产业产品的运营成本洼地实现效益高地。五是推广“三三制”发展模式。示范推广三分之一耕地种植马铃薯,三分之一耕地种植小杂粮,三分之一耕地种植玉米、饲草的粮经饲“三三制”种植模式,推进种植业结构科学合理。六是推广多元互补发展模式。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种养结合,多元互补。马铃薯产业坚持种薯生产、鲜薯外销、薯制品加工多元并举。草畜产业重点突出肉牛养殖,同时发展肉羊、黑山羊、珍珠鸡等特色养殖。蔬菜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芹菜、蒜苗、胡萝卜、西红柿、西兰花、甘蓝等多元化蔬菜基地。杂粮产业坚持玉米、豆类、荞麦、莜麦、糜谷等多样种植。

  二、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培育一批种植、养殖、农业科技服务、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销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加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新建18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配置仪器设备,提高种养服务水平。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支持技术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和技术服务。加大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大力推广良种繁育、高效节水、病虫害防控、配方施肥、冷链保鲜和精深加工等稳产增产增效种植技术和肉牛、肉羊标准化育肥、饲草料加工调配、秸秆高效利用等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着力提高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以农业机械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确保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计划,强化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衔接,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产地证明准出制度,切实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与监管等工作,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屠宰监管,坚决杜绝屠宰病死畜禽、添加非法添加剂、注水等违法行为。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