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这一抹山间的绿
护林员骑摩托车开始了日常的巡山护林工作。记者 杨之汀 摄
8月29日8时,张学斌和马小军穿上迷彩服,开始了日常的巡山护林工作。
张学斌41岁,是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林业站站长,马小军24岁,是林业站护林队员兼司机。
他们的巡查重点是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监测及封山禁牧等,巡山的区域有蜗牛山、甘泉山、酸枣子梁等。包括1000亩的封育区、1.1万亩的退耕还林区、6000亩的退耕还林地及4.5万亩的荒山造林地。
“今年草多,而且连续几个月干旱,防火和禁牧形势都很严峻。”张学斌说。
皮卡车从乡政府出来后,沿着盐兴公路一路向东,路两侧的2000多亩6万多株的林带也是他们巡查的重点。
连续10多天的阴雨,让巡山的必经路段被冲毁,张学斌不得不绕道30公里从太阳山镇寻找巡山的路线。
9时许,皮卡车往北拐进了一条土路,进入了石板泉护林点。小路蜿蜒曲折向前延展,数百台风力发电机高耸,空气湿漉漉的,夹杂着青草、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
越往里行驶,路越颠簸,张学斌不时瞪大双眼向远处张望,大约行驶了50多公里,成片的酸枣林尽收眼底。
酸枣子梁封育区有酸枣树1000多亩。酸枣树很难成树,长到杯口粗细便自然干枯,但其防风固沙,果实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重点保护对象。“主要是防止羊只啃咬和人为砍伐,每年护林站都要栽种一些酸枣子树。”张学斌说。
酸枣子梁上有成片的芨芨草、沙蒿、柠条、毛头墩等植物,经常能看到山鸡、野兔、黄鼠、鸽鹘、狐狸等野生动物。近年来,这里的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成为盗猎分子觊觎的对象。张学斌说:“去年6月,陕西西安的3名盗猎分子驾驶一辆车拉着10多条猎狗到红寺堡来捕猎野兔,多亏我们及时发现并报警,最终在派出所民警的配合下,制止了这起偷猎野生动物案。”
70多公里的路程,皮卡车颠簸了近5个小时,“这边没事,我们走甘泉山。”张学斌对马小军说。
甘泉山,是罗山北麓的一个小山脉,10多天的雨水滋润,使这里绿油油一片,就像是一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山坡上。
皮卡车行驶在山路上,一会到了一个叫谢家圈的地方,张学斌说:“注意,看看山沟里有没有重建的野外羊圈。”
一个多月前,柳泉乡组织了一次集中禁牧封育行动,拆毁了辖区共40多座野外羊圈,其中谢家圈拆毁了17座。
阴雨冲毁了上山的路,当天雨过天晴,张学斌决定走一条没走过的路,上山查看有没有新建的野外羊圈和羊群。
“不要紧张,踩油门,加速,往上冲……”张学斌对马小军说。
在一个50度的斜坡上,马小军猛踩油门,皮卡车终于冲上了坡。张学斌舒了口气,车窗外,是一条深约30米的沟壑。
“这个季节雨水好,最容易引发偷牧行为。”张学斌说,我们经常要到深山巡查,车辆上不去的,或许就有羊群出没。
这里,经常会上演护林员和偷牧者的‘猫鼠’游戏,张学斌们每天巡山基本在8个小时以上,平均行车150公里左右,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休息。
17时30分,皮卡车爬上了甘泉山最高峰,张学斌下车,站在山顶上环顾了四周后对马小军说:“收队,明天继续。”
“这几年,群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也逐渐增强,很少有偷牧的,山上看不到一只羊,证明我们的工作没白做。”张学斌说。
“小马,明天是古尔邦节,你好好休息,我再到蜗牛山去看看。”张学斌对马小军说。
19时30分了,两人回到护林站,在小饭馆吃完晚饭已是21时多,张学斌回到家中已过22时了。
张学斌从事护林工作有12个年头了,是柳泉乡护林站唯一的专职护林员,护林站还有70多个聘用的精准扶贫护林员,巡查的范围共有600多平方公里。护林员的工作枯燥、单调且危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为守护那一片来之不易的绿。
“过去风沙漫天,经过植树造林、封山禁牧,植被慢慢恢复,生态改善了,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守护好它。”张学斌说。(记者 杨之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