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农民数起钞票“蛮累”的
1月8日早晨8时,家住宁夏隆德县沙塘镇马河村的杨招弟夫妇一早就赶到隆德六盘山工业园区上班。“以前这个时候,我俩还在睡懒觉呢,自从园区工厂开工,就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了。”杨招弟告诉记者,经过统一的技能培训后,她成为了园区地毯厂的工人,丈夫在园区人造花厂做工。这个“农民双职工”家庭每月收入3000多元。隆德县利用冬闲和农民工返乡的时期,对农民进行多种形式就业培训,引导农民就业、创业,使得“农闲”变“农忙”,农民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走进隆德县文化产业培训班,栩栩如生的大红鲤鱼、色彩明艳的农民画、平薄光滑的字画装裱都出自赋闲农民之手。剪纸班学员赵桂兰农闲时经营一家剪纸铺,常有甘肃庄浪、静宁的老板来店里收购手工剪纸。听说县上邀请资深工艺美术人伏兆娥培训剪纸技术,她放下手中的订单,专程前来学习。学艺后的赵桂兰可以剪出更多的花样,她接到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0张。
对于杨河乡红旗村的冯银龙而言,县里开展的冬季农业经纪人培训无疑是一次“进修”的好机会:每年春节前后都是肉牛销售的旺季,培训提供的市场动态信息和产销趋势让他能够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冯银龙这几日接受的培训课程包括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农产品储运、农产品网络营销、资金筹集与财务管理、行业法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建立客户关系与谈判订约的专业化实践让他更有底气。他告诉记者,隆德的肉牛经纪人达到2000人左右,基本有一大半都参加过冬季经纪人培训,这些“同学”们来往于甘肃、福建等地,织成了一张隆德肉牛的销售网络。
据了解,隆德县每年针对农民开设的文化产业培训超过20期,目前,全县文化产业经营实体达到300多家,从业人数达到1500多人。杨氏泥塑、高台马社火等11个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深度开发,推出了20多个系列、160多种文化旅游产品,带动农民就业万余人。(记者朱立杨)
来源: 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