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缺水地区的沙漠绿洲

21.10.2015  16:03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郭颖)垂的柳,荡的苇,水绕的城,草披的地,谁说宁夏是个缺水的地方?

  深处中国西北内陆的宁夏本是重度缺水地区,全区年降水量仅有289毫米,且西有腾格里沙漠,北有乌兰布沙漠,东有毛乌素沙漠,沙漠围城,黄河是其唯一的生命线。然而,得黄河之便,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上世纪70年代,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中下游开始出现断流。此后,黄河断流的频率和时长逐渐增加。为了保障黄河健康生命,从1999年开始,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调度。

  至此,宁夏人民取之不尽的“大水壶”——黄河,开始严格按照定额分配了。分配给宁夏40亿立方米的黄河可供水量远低于90亿立方米的实际用水量。

  “穷在水,富在水,希望在水,关键在水,瓶颈也在水。”宁夏不得不举全区之力打一场节水攻坚战。

  作为一个用水大户,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在节水上想尽了办法。“以前每年1200吨的用水全部取于地下,自己打的井,水哗哗的流也不觉得心疼。”公司总工程师祁庆宁说,现在公司生产用水全部来自中水,建设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每年的用水量降至200吨左右。

  “我们一直在推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回用。到下一个五年,全区50%的大型企业都要建成节水型企业。”宁夏水利厅办公室主任鲍旺勤说。

  宁夏水资源管理局节约用水科科长景清华说,按照联合国提出的水资源丰欠标准,宁夏属重度缺水地区。“在宁夏,节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不仅仅是企业,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省下生命的水量。

  在宁夏农村,每一滴灌溉用水都要精确计算,农业用水执行着严格的计划指标。

  兰光村位于贺兰县东北部。由于缺水,这个村长期被称作“村民无副业、集体无产业、全村无企业”的“烂光村”。从2011年开始,该村率先建设高效节水滴灌农田3000多亩,实施膜下滴灌后在作物生长期内,亩均用水量为30吨、节水达245吨。

  “30多年里,我们最盼的是村子由‘烂光村’变成‘明星村’。”兰光村老支书杨学文说,现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930元提高到1万元,他的这个梦想终于因为节水而变成现实。

  像兰光村这样的高效节水农田,贺兰县有8.1万亩,整个宁夏全区已经累计196万亩。

  在城市,银川市金凤区宝湖社区居民李大姐认真地给节省下来的水找一个合适的去处:装修房子时剩下的乳漆桶,用来接水刚刚好,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洗脸的水用来拖地……

  “一个月节下来几块钱,不是给不起,是心疼水。黄河水越来越浅了,可不能让它在我们手里断了啊。”李大姐1974年定居银川,大河奔流的景象让她曾经震撼,如今怀念。

  “历史上沙漠地区城市的兴衰和消亡与河流是一致的。活着还是死去,全看对水的态度。”长期关注河流的作家魏世祥说。

  一路走过宁夏黄土高原区,原以为黄沙飞扬、沟壑纵横,不曾想这里早已形成了170多万亩的人工绿洲。金秋时节,红的、黄的、绿的涂满山头。

  水,给一方百姓生存滋养,也给予他们富足尊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