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综述:聚沙为塔 人文化成
8年殚精竭虑,8年春华秋实。自2006年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宁夏社科联履行“学者为本、学会为基、繁荣社科、服务宁夏”的职责,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新思路、构建工作新载体、开创工作新格局,社科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把握方向 服务大局
一个省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下,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党政机关领导思索的问题,也是社科工作者探讨的论题。这种探讨还必须要走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前端,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率先指出可供参考的方向。
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应用对策性研究,这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年来,宁夏社科联履行“学者为本、学会为基、繁荣社科、服务宁夏”的职责,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始终发挥着这一职能,履行着这一使命。
着力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针对黄河金岸、百万扶贫移民、内陆开放、新丝绸之路等事关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建议,开展学术活动。组织“首都社科专家宁夏行” “新丝路·新宁夏·新未来——2014年度宁夏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等学术研讨会,举办“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宁夏跨越式发展论坛”“宁夏民生与社会建设论坛”等等一系列规格较高、受众较广的研讨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立足宁夏,彰显特色,重要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宁夏社科联积极开展决策咨询,为文化旅游发展、清真产业规划、银川老龄化人口暨社会管理等提供决策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梳理展现省区成长轨迹、总结概括省区发展特色、传承弘扬文化底蕴,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宁夏社科联组织开展我区首次人文素养调查,完成了《宁夏人文素养报告》,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成为自治区党委年度亮点工作。还撰写多篇专题调研报告,其中《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的理论思考》调研报告,荣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调研报告一、二等奖。汇集五路大军,做好“联合、联动、联络”的文章,宁夏大社科工作格局已悄然形成。社科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社科成果产出的最大化等效益正逐步实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是宁夏社科联多年来的不懈追求。自宁夏社科联成立以来,共组织各类学术研讨会上百次,并参与组织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充分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社科普及 利民惠民
如果说,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是社科工作的光荣使命,立足宁夏开展研究是社科工作的重要职责,那么学术提升、知识普及则是社科工作的基本任务。
2012年8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10月1日起《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正式颁布施行。这是社科普及方面的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3年4月,实施《宁夏社科普及工作暨社科普及周实施意见》,随后,制定了《宁夏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让宁夏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由此进入常态化、法制化的轨道。
宁夏社科不断拓宽工作平台,整合研究资源,举办研讨活动,推动学术繁荣。
2006年8月,举办“首届中国县长论坛暨西部百强县长(宁夏)峰会”。
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大赛大型颁奖盛典。受到团中央等五部委的表扬,并授予“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建设基地”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