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十景”景观文化释读

28.07.2015  11:40

   神秘西夏

  宁夏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保宏彪

  当你来到银川市西郊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一定会被广阔戈壁滩上矗立的9座高大的黄土夯筑而成的圆锥形巨冢所深深震撼。西夏这个湮灭千年神秘古国的沧桑历史支离破碎,辉煌文明直到19世纪才为人所知,为人们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庆幸的是,随着西夏学者探寻的脚步,西夏王朝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慢慢掀开。

  西夏(1038-1227)是由党项首领李元昊所建立的,通过融合党项文化与中原文化,其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西夏文化,6000多个构思独特的西夏文字是其典型代表。西夏文作为一种已经消亡的、无人可识的古老文字,原本只存在于那些尘封许久的西夏文献中。随着大批西夏文物的发现,经中外多位大师的研究,中国学者李范文历时半个世纪编撰完成了被誉为“破解西夏文字金钥匙”的《夏汉字典》,使西夏文这一失传千年的死文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魏晋南北朝末期,尚未开化的党项羌族还在今青海省东南部河曲一带从事原始游牧业。他们民风彪悍,尚武好勇,按姓氏结为部落,拓跋氏位列党项八部之首。隋唐时期逐步内迁至陇东和陕北,揭开了党项崛起的大幕。经过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三代人的不懈努力,雄踞西北的“大白高国”赫然屹立。西夏立国190年,传承十代帝王,疆域最广时“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先后与宋、辽、金呈三足鼎立之势。勤劳智慧的党项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明,不但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留下诸多历史印记,而且在科学技术领域工艺高超,寒光逼人的夏国剑、光莹坚韧的冷锻甲、可穿洞札的神臂弓、发石如拳的旋风炮无不令人艳羡。西夏凭借纵横驰骋的铁鹞子、步履如飞的步跋子、驼峰用炮的泼喜与宋、辽、金、蒙古长期对峙交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曾饮恨长叹,六次征讨才攻灭西夏。国破家亡的恐惧笼罩在西夏遗民心中,他们为躲避蒙古铁骑而不得不四散分离,或南下返回最初居住地,或被俘后征调戍守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或逃亡青藏高原成为所谓的“夏尔巴人”。党项这个曾经在中国古代历史舞台活跃了一千多年的古老民族就这样随着历史云烟悄然消逝,只留后人面对诸多谜团怆然长叹。

  回首西夏这个神秘古国的千年沧桑,仿佛瞬间进入悠深的历史长廊。当年叱咤风云的党项民族和特色鲜明的西夏文化早已隐没在历史深处,融入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留与后人凭吊。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古老的西夏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大型历史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持续热播,使隐藏在历史深处的西夏走入广大民众,娓娓讲述悠远历史与古老传奇。

   百塔凌波

  宁夏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保宏彪

  奔腾不息的黄河流经宁卫平原后一改波涛翻滚的本色,绕过风景如画的金沙湾缓缓注入开阔的青铜峡水库,像一个乖巧的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水库水面潋滟,牛首山巍峨苍劲,与蓝天白云共同映衬着西岸崖壁下古色古香的巨大三角形塔群,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青铜峡108塔。微风阵阵,平静的河面泛起层层涟漪,山间岚气随风弥漫,矗立山腰的高大塔群恢弘壮丽,美不胜收。

  当你看到沧桑古朴的108塔与佛教胜地牛首山隔岸相望,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偶正在低声互诉衷肠。没错,108塔的出现证明了藏传佛教在宁夏的传布。108座实心喇嘛塔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排序规则,因行而异,蔚为壮观。塔阵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成12行,最顶端一座高3.5米,其余均高2.5米。塔心正中竖立木,内填土坯,外面包砖,表面抹石灰并加饰彩绘。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与痛苦,游客在饱览峡光塔影后可逐级数塔,每数一个塔即除一种烦恼,求得人生清净太平。其实,108塔的由来除与佛教有关外,还有不少惊心动魄的传说故事。有说108塔是穆桂英抗击辽军时的“点将台”,有说是为纪念明初殉国勇士,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无不为古塔增添了神秘色彩。

  风和日丽之时邀三五好友快艇冲浪,在上下起伏间欣赏两岸山势变化,远观百塔伟岸身姿,尽享“青铜峡口过轻舟,百八亭亭塔影浮”盛景。登塔远眺,长河安详,远山含黛,涟漪荡漾,塔群岿然,人间烦恼顿时涤荡一清。山、水、塔相映成趣,共同构成青铜峡黄河上游第一峡谷的独特景观。壮阔河山大气磅礴,塔影碧波风景如画,萌生天人合一之感,不禁发出“登高望远烦恼去,人间仙境在青峡”的赞叹。

   鸣翠荷色

  宁夏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保宏彪

  在银川东侧和北侧,分别坐落着被誉为凤城“前厅”和“后花园”的鸣翠湖与阅海两大水体景观。二者风光美景各有千秋,犹如镶嵌在“塞上江南”桂冠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其中,位于兴庆区掌政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因荷塘秀色而广受银川市民欢迎,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胜地。这里尽显江南水乡特色,水面潋滟,荷花盛开,彩蝶飞舞,清香扑鼻,游人至此无不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乐而忘返。

  当你来到鸣翠湖,或许会对“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的美景充满期待,但一定会被遍植荷花的三百亩荷塘的强大气势所深深震撼。荷池中长满了碧玉盘似的荷叶,一根根墨绿的荷梗若隐若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好似一块块晶莹剔透的水晶。有的才绽开几片花瓣,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掩面微笑;有的花儿全开了,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无论是含苞时的娇羞、初绽时的稚嫩,还是怒放时的舒展,无不竞相展示娇容姿态,透露出高贵而又超凡脱俗的品质,这或许正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盛赞莲花冰清玉洁的原因。

  泛舟徜徉荷丛,汉乐府民歌《江南》那脍炙人口的佳句不禁浮现脑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多情的鱼儿自然不愿错过这良辰美景,畅快地在水底遨游,惹得荷花摆弄婀娜身姿,真不知是荷花引得鱼儿醉,还是戏水鱼儿招得荷花舞!当你体验了“碧水浮莲戏虹鳟”的乐趣,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等着你。荷花绽放,花香四溢,调皮的蜻蜓在荷池上空尽情翩跃,不觉产生“人在画中游”的错觉。雨过天晴,荷叶好像出浴的仙女飘然玉立池中。微风掠过,一滴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珍珠似地在碧绿的大叶盘上滚来滚去,煞是可爱。

   古渠流润

  宁夏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 郭勤华

  黄河奔腾涌出黑山峡后像一匹被驯服的野马,以蜿蜒的身姿流经宁夏平原,滋润灌溉着塞上江南万亩良田。俯瞰黄河,纵横交织渠道宛若一条条动脉,通过四通八达的干渠、支渠和毛渠,为阡陌纵横的农田沃野送去涓涓细流。黄河漫长的历史画卷中,处处渗透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水资源的特殊倚重。历史时期的持续开发,造就了悠久灿烂的黄河农业文明,抒写着“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传奇。

  贺兰山南北纵贯,矗立在宁夏平原西面,山河一体孕育了宁夏平原,守卫着黄河农业文明。它既是宁夏地域文化的象征,也始终伴随着宁夏历史进程。宁夏水资源的开发,源于从汉唐至今的黄河自流灌溉,其营造了宁夏平原的富庶景象,使之成为西北粮仓。秦代蒙恬率军收复河南地后修筑的“秦渠”,开创了宁夏农业灌溉的先河;西汉初年大规模徙民屯边,便有了黄河两岸的汉伯渠、汉延渠、光禄渠,形成了著名的引黄灌区,使原本荒芜盐渍的塞外成为渠道纵横、田畦相连的富庶之乡;唐代开凿的唐徕渠,“康乾盛世”时修筑的大清渠,使宁夏平原像镶嵌在巍巍贺兰与茫茫毛乌素沙漠中的一块绿洲,成就了“田开沃野千渠润,屯列平原万井稠”的喜人景象。

  古渠千年不息的滋润创造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奇迹,造就了宁夏平原阡陌相望、稻浪翻滚的江南水乡。明代人笔下“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的描写,再现了宁夏平原的富庶;清代诗人笔下的“长渠活活泻苍波,塞北风光果若何。……漫道汉唐遗迹远,由来膏泽圣朝多”,向人们诉说着不同时期众多古渠灌溉和滋养宁夏平原的富饶和美丽。

  宁夏平原密如蛛网的黄河灌渠不但滋润着肥沃的宁夏平原,而且不断塑造着一个富有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新宁夏。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