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打造气象为农“研服产”一体化新格局

19.12.2017  11:40

中国气象报记者 黄文燕 通讯员 官景得 

日前,宁夏枸杞气象服务中心被中国气象局和农业部联合认定为首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之一。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抢抓机遇,创新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制,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取得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和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向精耕细作、精深加工、精准扶持方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宁夏气象部门以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不断强化特色优势产业气象服务能力,打造气象为农“研服产”一体化新格局。

构建术业有专攻、业务有支撑的新体制

2016年8月,宁夏气象部门积极筹划组建综合服务中心,下设粮食、枸杞、葡萄、马铃薯4个分中心,分别设立在气象科学研究所和中卫、银川、固原市气象局,与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衔接。综合服务中心统领全局,负责对分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任务分配,统筹组织科研申报、试验,针对业务服务需求进行新技术推广等。各分中心则负责开展专项服务需求调查、技术研究、试验推广、效益评估及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立足当地、面向全区、辐射全国开展专业气象服务。

这种“1+4”的组织机构,打破了综合服务中心一家独大的体制藩篱,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布局和特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也解决了市县气象部门业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市县气象业务有了抓手,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中宁县气象局是全国唯一一家连续进行了13年枸杞气象观测的单位。自2016年起,该局在综合服务中心专家的指导下,联合当地枸杞生产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枸杞气象试验示范研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枸杞生育期全链条式气象服务标准与生产管理技术,并推广至其他枸杞生产基地。

目前,青海、甘肃等地的不少枸杞种植户在遇到难题时,都会在中宁县气象局的枸杞气象服务微信群里求助。

如今,各分中心立足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做精做细做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服务产品全区共享,解决了传统业务工作重复劳动,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可用性不强的问题。各分中心还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主产区内有针对性地建立试验基地,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经营企业、农业生产服务部门、科研院所合作,瞄准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推进针对特色农业气象关键科技问题的研发,助推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建立上下有联动、内外有联合的新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盘活自治区级科研院所的优势技术资源、专家资源,激发市级气象部门创新发展的动力,宁夏气象部门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狠下功夫,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集约的农业气象科研业务服务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人事双向共管机制上,综合服务中心、分中心负责人及首席专家由自治区气象局选拔任命和配备,综合服务中心对其科研、试验基地建设等工作进行管理。分中心负责人、骨干核心成员每年到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交流一至两个月,首席专家每年到分中心交流指导工作两个月以上。比如宁夏气象科研所酿酒葡萄首席气象专家张晓煜,每年就有100多天在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气象野外试验示范基地工作,指导永宁县气象局工作人员进行试验,对酿酒葡萄不同生育期的气象适用技术进行研究,并指导酿酒葡萄种植户根据天气气候变化进行田间管理。

由于综合服务中心和各分中心的团队成员不限地区、部门和单位,考核管理也有所不同。综合服务中心对分中心负责人开展的技术研究、试验示范等工作进行考核,对首席专家承担的科研任务、交流时间进行考核;所属市气象局对分中心负责人运行管理、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对首席专家科研指导、业务贡献等进行考核。

双向共管共考机制,既推动了气象科研优势技术、科研成果向下延伸落地,转化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又促进了地市级气象部门创新发展,带动基层气象业务骨干快速成长,促进了气象科研与服务均衡发展。

目前,自治区气象部门研发新增了枸杞、葡萄、马铃薯全产业链农业气象服务产品62种,优化了相关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及农业气象监测、预警、评估模型31种,针对优势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开展生长发育、采摘采收全程服务。

今年汛期,枸杞成熟采摘期遇到降水天气过程,气象联合农业、林业、枸杞生产企业共同指导抢收工作,仅一家枸杞种植合作社就挽回12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气象对闽宁镇葡萄产业直接贡献率达2.8%,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固原市西吉县气象局通过“气象+合作社+农户”的优势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将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内的马铃薯亩产提高到6246.98公斤,创下了项目区和全自治区马铃薯单产的最高纪录。

( 本文源自中国气象报2017年12月19日二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