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紫色梦想”

29.05.2015  17:28

5月29日,宁夏汇达阳光生态酒庄一款葡萄酒斩获法国波尔多国际葡萄酒挑战大赛银奖,这也是吴忠市红寺堡葡萄产区获得的首个国际性奖项。

赚钱就是硬道理

种了一茬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这是53岁的石生学对过去在同心老家生活的总结。

2012年以前,石生学一家四口生活在同心县豫旺镇土峰村,家里20多亩薄地,一年辛勤劳作仅够糊口。2012年,他和600多户村民移民搬迁到红寺堡区红寺堡镇。政府给他们盖好了房子,每户还建了一栋温棚,美中不足的是分给每家的地人均只有1亩。正当他们盘算着怎么用这些土地改变生活时,宁夏汇达阳光生态酒庄的负责人豆孝明找到了他们,希望通过流转的方式承包土地,搞葡萄产业化种植。虽然为这事咨询了红寺堡农牧部门,得到了“你们放心”的答复,但石生学等人还是半信半疑。

一亩地530元,在酒庄打工一年工资3万多元,这事搁以前不敢想。”石生学的儿子石小飞告诉记者,他们当年就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如今,一家人不再为生计而发愁。

红寺堡区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浦彦卿介绍,红寺堡土地流转始于2008年,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8.08万亩,涉及五个乡镇的4733户群众。虽然政府在努力帮扶移民改变生活,但也离不开“领头羊”的带动作用,豆孝明是其中之一。汇达阳光生态酒庄流转400多户移民的2450亩土地,其中,石生学等100多位移民村民在这里长期工作。

为旱塬带来清凉甘甜

我以前搞房地产开发,看到葡萄酒发展的前景不错,就参与了进来。”豆孝明介绍,红寺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好,种出的葡萄品质可以和法国波尔多的葡萄相媲美,在宁夏也是最好的。此次千红裕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荣获“法国波尔多国际葡萄酒挑战大赛”银奖,要归功于“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红寺堡产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酿酒葡萄种植及酒庄产业的发展,为旱塬带来了清凉甘甜。”据红寺堡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亚亮介绍,红寺堡目前开发农业用地共70万亩,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建成投产的酒庄有6家。

美酒给移民带来了实惠。”郑亚亮算了笔账:土地流转后,每亩地每年流转费收入300元至1000元,农户在流转企业打工每年每亩按照10个工计算(每个工80元算),可收入800元。此外,家庭剩余劳动力每年外出务工8到10个月,年收入1.6万元至3万元。

红寺堡的“紫色梦想

葡萄产业是承载着红寺堡人‘紫色梦想’的主导产业。”郑亚亮说,针对特殊的区情,红寺堡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进一步完善葡萄产业补助奖励政策,强力推进葡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种植方面,红寺堡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农民自愿、企业带动的措施,鼓励企业利用土地流转形式发展葡萄产业。通过健全机制、全力推进,当地葡萄产业产业发展正在实现由政府推动向企业带动和市场拉动的转变。2011年起,葡萄开始大面积挂果,经济效益逐步显现,4年累计销售鲜果3.5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5年生以上葡萄园亩均产值超5000元。

根据规划,红寺堡确定了以“一城两镇一心”(红寺堡葡萄酒文化城、柳泉葡萄小镇、新庄集葡萄小镇和一个育苗中心)为抓手,以“一圈一带”产业布局为核心推进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酒深加工企业建成6家,葡萄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建设酒庄30家,葡萄酒灌装能力达到4500万瓶,酒庄酒堡年储酒能力达到1万吨,葡萄旅游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增开直飞无锡航线航班
为积极落石泰峰书记实调研苏银产业园时园区和企业提出商务之窗
宁夏粮食缘何实现连年丰产
宁夏人均耕地相对较多,光照水土条件优越,商务之窗
宁夏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10月13日,记者从宁夏商务厅获悉,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