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种田:宁夏同心县来了一位"闲"不住的水利专家

19.04.2015  10:52

    2011年夏天,同心县王团镇东头的“专家大院”——宁夏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里,来了一位“博士”,让当地农民津津乐道:只见他30岁出头的模样,笑眯眯的面容,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迷彩服,头上还戴了一顶如今连农民也不多戴的草帽。

    他叫徐利岗,是“专家大院”里面最年轻的博士。拿宁夏水科院副院长鲍子云的话说,他是全区水利系统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水利博士。

    2007年,硕士毕业的徐利岗面临艰难选择。9月,在他以优异成绩通过自治区事业单位考试,刚刚与录用单位宁夏水科院签订劳动合同时,接到了四川大学水文及水资源学工学博士学位录取通知书。一面是继续深造的良机,一面是求贤若渴的水利科研战线,来自黄河岸边的他陷入了矛盾。

    “去进修吧,未来的基层科研事业更需要你。”水科院领导信任的话语温暖了徐利岗的心田,仅半年时间,他就修完了三年学分,提前两年半回到宁夏。

    好苗子需要好培养。单位给他压担子,安排了“宁夏计划用水管理实施方案与实践”“大柳树生态经济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等研究课题,徐利岗每每保质保量完成。5年前,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以及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宁夏干旱区旱作节水高效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后,副院长带着他一头扎进同心县王团镇的试验田里,一年后,就把项目主持单位的组织协调重任放心地交给了他。

    课题实施两年后,来自国家农业科技和高效节水灌溉领域的各路专家,对项目仔细进行了中期考察,在一番近乎严苛的“挑刺”后,一致给予了认可和赞许。

    春雨贵如油。一场久盼的甘霖飘洒在旱塬深处的同心县大地,也落在王团镇乡亲的心坎上。乘着墒情好,徐利岗和同事开始春播前的各项准备。

    4月10日清晨,徐利岗提前一小时来到试验地,因为这天要给覆膜的田地施“保水剂”,每亩施用克数用天平精确称好后,得至少浸上两小时水。13亩膜下滴灌油葵地里的“保水剂”指挥施完,他已累得满头大汗。中午,简单用完午饭,顾不上打个盹,又提前半小时来到地里。因为覆膜前,还要把钾肥、尿素、磷酸二铵计量好,得细细在地面均匀撒好,然后开始铺地膜。

    铺膜的时候,徐利岗和开拖拉机的师傅嚷了起来。原来地头风力节灌设备的分力桩占了边角,较真的他让师傅把桩挪到地块外面,师傅不情愿。徐利岗拿来扳手,拧开桩上钢索,把半米高的水泥桩拔了出来。

    “腾出来的地方有9平方米,按实验马铃薯的株距,能种75株苗子,这可影响到实验数据是否准确。”他掰着指头给师傅细细算账,说得师傅不得不低下了头。

    园区负责人杨有俊说,这个精干小伙子是个“”不住的人。除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外,他那间位于专家大院三楼的宿舍里经常挤满了前来“取经”的乡亲,四里八乡农户带着施肥、除病害的问题找到他,而他总能“把脉会诊”。农户从他那里掌握了科学施肥的窍门,种植的玉米不但苗齐苗壮,一亩地光化肥钱就省下了200元钱。几年来,通过办班培训和“上夜课”,累计有两千多农民受益。

    今年34岁的徐利岗辛苦之时也收获着事业的甘甜:先后荣获国家节水技术二等奖2项,宁夏水利科技进步奖3项,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4项,各类国家及自治区学术会议或论坛优秀论文奖3项。王团镇北村农民直感慨:“这样的‘泥腿子’博士希望能再多些,咱庄户人欢迎!”(通讯员 孟砚岷)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