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十三五”将帮助8万群众“挪穷窝”
刘慧: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补好“短板中的短板”
(记者 李东梅)记者从4月21日召开的自治区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区将通过县内就近、劳务移民、小规模开发土地、农村插花安置四种方式易地扶贫搬迁8万贫困群众。其中,县内就近和劳务移民两种方式将安置移民7.25万人,占全部安置人口的九成以上。自治区主席刘慧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如果说宁南山区九县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那么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帮助这8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就是补“短板中的短板”,要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会议研究审议了关于《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送审稿)》。根据《规划》设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8年,我区将完成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贫困村脱贫标准;到2020年,使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移民收入接近全区农民收入平均水平,与全区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四种安置方式中,县内就近安置34051人,占搬迁总规模的42.6%;劳务移民安置38422人,占48%;小规模开发土地安置4610人,占5.8%;农村插花安置2921人,占3.6%。
刘慧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搬迁移民32.9万人,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移民收入逐步提高,宁夏移民安置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要看到贫困群众思搬迁、想搬迁、盼搬迁的愿望依然强烈。“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区域实施扶贫搬迁”,决定对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解决好宁夏的脱贫攻坚问题,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扶贫搬迁任务完成好。
来源:宁夏日报刘慧要求,要加强规划引领,有序组织实施。在科学分析水土资源条件、就业吸纳能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基础上,研究测算安置容量,合理确定搬迁规模和安置方式,科学编制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从搬迁群众的自身条件出发,采取山川结合、城乡结合等多种途径,充分尊重移民群众意愿,让他们有选择权,不能搞强迫命令。要着眼长远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搬出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是解决好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要加强创业就业,强化技能培训,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做到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
会议还听取了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关于组建自治区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