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专家组对 银川能源学院入盟事宜进行实地考察

18.03.2015  13:08

3月17日,以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王菁华教授为组长的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专家组成员:宁波工程学院规划处处长唐旭东、人事处处长徐可明、人文学院院长沈友华、规划处副处长周军一行5人对银川能源学院申请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进行实地考察。银川能源学院常务副校长黄国泉,副校长王亚勇、常璇、张爱萍、田立强,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松鹏及相关学院、处室负责人参加考察活动。

在当天上午的汇报会上,银川能源学院常务副校长黄国泉教授代表孙珩超校长和广大师生向专家组莅临学校考察指导工作表示欢迎。他通过PPT课件向专家组介绍了银川能源学院建校16年以来的办学历史、基本概况、办学特色、转型提升等总体情况和亮点工作。他指出,银川能源学院依托宝塔石化企业办学,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宽校企合作的领域,强力推进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提升,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支持、推荐、帮助银川能源学院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使银川能源学院以自身良好的工作基础,积极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探路子,为地方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找经验,以促进宁夏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银川能源学院副校长田立强副教授从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治理体系、构建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探索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积极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八个方面向专家组作了全面汇报。他表示,银川能源学院将以这次“入盟考察”为契机,找准差距和不足,虚心向区内外兄弟院校学习,坚持应用型、教学实践型应用大学办学定位,认真落实自治区教育厅赋予我校为“宁夏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各项任务,继续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应用技术类高校发展的新路子。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与银川能源学院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对银川能源学院16年来的办学成果给予了肯定和赞许。此次专家组组长、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王菁华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谈到了对银川能源学院考察的四点感受:第一,感觉银川能源学院是银川人自己的学校,银川市政府对学校给予很多政策、资金的支持,致力于把银川能源学院打造成为银川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从这一方面讲银川能源学院占据了天时地利的办学优势。第二,孙珩超校长既是企业家,又是教育家,依托宝塔石化企业的收益,来办这样一所公益性的大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银川能源学院的又一个特点。第三,企业办学特色明显。银川能源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调整设置学科专业,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第四,银川能源学院办学机制体制非常灵活。从专业设置到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相关政策的落实,学校的制度都很灵活,这是公办类学校无法比的,也是教育部现在正在致力于推广、发展的一个方向。她同时就高校如何转型升级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转型升级是指全国所有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也必须面临的一项工作,因为新常态下社会行业发生了变化、高校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全国所有高校必须要转型升级去适应这种变化。银川能源学院要抓住转型升级的内涵,找准自己的定位,大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做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我们要试什么?银川能源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个提法我认为很好,建议从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来做银川能源学院的方案,做人才培养计划。银川能源学院既有中职,又有大专和本科,如果打通这三个层次的“立交桥”,从需求、培养方案、学分互认等方面进行理顺,就有条件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争取在全国成为一个试点高校,创出经验来。三是根据目前高校中教师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议转变教师观念,尤其是本科教师,建立一支“教研合一”的教师队伍,用绩效考核、教师评价等制度规范这样一支队伍,把它落到实处。四是办教育要有“定力”,学校要保证老师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讲好课,真心对待学生。五是这次来银川能源学院进行入盟考察,我们也看到、听到、学到了你们办学的很多好做法。同时也真诚地欢迎银川能源学院的领导和师生有机会到宁波工程学院进行考察交流。

随后,专家组还实地考察了银川能源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石油化工学院、电力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部分实验实训室,还到银川宝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参观了校企共建的宁夏区级“银川能源学院的宝塔石化集团芦花生产实践教育基地”。

据介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于2014年由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现有入盟高校100所。联盟作为教育部指导的校际协作组织,围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类型高等学校的目标,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联盟成员的转型发展、合作交流、学术研究,推动建立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地方高等学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李 娟/文  丁少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