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司法警官学院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者按】为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第八第九次党政联席会上,学院召开专题讨论,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新举措,学院党委书记张广平就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做了讲话。11月9日,学院印发《关于在全院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工作中突出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管理办法、量化管理细则,抓细节、抓重点、抓突出问题,使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针对精细化管理这一工作目标,近日来,学院各部门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总结管理经验。学院将积极搭建平台,集中报道精细化管理中的亮点工作、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从严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
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学院实现突破性发展的一年。学院党委着眼大格局,适应新要求,转作风,抓学风,强文化,夯基础。扎实推进“三严三实”等教育活动,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内部治理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从严治校和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高起点建设实训基地,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突出学院特色文化设施建设,建成校史馆,拍摄校史专题片,完成校歌,文化活动常态化,读书修身名家讲座制度化;警务化管理育人特色显著,招生火爆创历史新高;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显现,美丽校园基本形成。10月19日,培训楼的投入使用,结束了学院一校两地的办学历史,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进一步拓宽了办学空间,为提升多层次、大规模培训奠定了基础。坚实的发展基础,良好的发展势头,难得发展机遇,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舞台,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学院党委决定把精细化管理作为落实从严从实要求的主要抓手,致力于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11月9日,学院印发《关于在全院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和薄弱环节,以解决管理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突出政治规矩和工作纪律、规范管理和周到服务、廉洁自律和高效运行;以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风建设为抓手,突出尊师重教与勤学善思、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队列训练与行为养成、警容风纪与内务卫生、法治思维与崇廉尚洁,制定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管理方案,加快实施步伐,强力推进。适时召开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对好的做法将予以固化形成长效机制,并在全院推广实施,努力实现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坚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制度机制向规范化转变
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在持续推进固定资产、学风建设、警务化管理绩效百分比倾斜的基础上,将精细化管理纳入目标管理考核项目,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坚持每月通报机制,及时点评得失、部署推进,不断激励各部门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组织召开座谈会、观摩会等,促进部门间相互学习借鉴,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同时,通过校园广播系统,简讯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员精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
坚持从严从实,实现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的根本转变
要“严”字着眼,“实”字着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注重内部控制的量化细化,注重管理过程的现实针对性和层次系统性,注重过程监控与激励考核,强化规范和效率,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要明确精细化目标,推进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形成无缝连接、高效严密的运行系统,切实增强执行力和管理效能。真正使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切实做到精心服务,精细管理,努力实现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党政办公室 邓彦东)
从细节看管理
走进课堂,我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大凡讲桌收拾整洁、黑板擦得干净、粉笔摆放有序、讲桌上贴好了学生座次表的班级,它的课堂纪律不会差到哪儿去。
这就是细节!有的班级却不尽然。黑板没擦的,找到了黑板擦找不到粉笔的,湿漉漉的毛巾揉成一团随意扔在讲桌上的……不注重细节,有什么坏处?一个不尊重教室环境卫生的区队,我们很难想象到它会去尊重课堂。没有神圣感和敬畏感,行为邋遢又习以为常,导致的结果就是纪律松散,不尊重知识,不尊敬老师,不敬畏生命。
看似一件小事,却是管理上最大的漏洞。这漏洞就起源于对细节的遗忘或者不重视。
学院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初衷亦如此,正是要找到、抓住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最关键但又最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问题,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只有解决小问题,也才能做成大文章。精细化管理不是苛刻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也不是形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可以引导我们的管理工作走向成熟和成功。
近日里阅读一套叫《庄子学史》的书,我也从中得到些体会。华东师范大学的方勇教授耗时多年,将上下二千多年来研究庄学的史料做了细致梳理,总字数达两百万。我不禁问自己:历经了两千多年,为什么一代代的中国读书人总要反复地去校读《庄子》,一遍又一遍,一个字又一个字?写出了《庄子注》、《庄子音义》、《庄子疏》、《庄子集释》、《庄子校诠》、《庄子今译今注》等等,推动着中国庄学研究一步步走向辉煌。
我想,这一定是注重细节!一代代的中国读书人,他们都能够深切地体悟到:细节有新意,精细出创新!看似成熟的文本,仔细去研究,其实都能找出新的问题来,校勘和训诂的目的就是从细处着眼,去查找漏洞,弥补不足,开陈出新。
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向那些校勘家和训诂大师学习,在细节上下真功夫,把功夫做深、做透。
管理水准高不高,看的就是管理方法够不够到位,管理方法源自何处?说到底,就是对细节的体贴和关注。
精细化管理,应当是一种更加艺术化的管理,也只有做到了精细化管理,我们的管理才更加富有魅力!
(党政办公室 刘智远)
精细化管理 精准化落实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在管理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学院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问题导向,以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解决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呢?
本人浅见,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字在“精”和“细”,即精准、细致。精准包括精确定位、精确分工,即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精确定位自己的岗位责任,对工作的各个环节、流程都要有清晰的规范,同时精确每位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从而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细致则在于细化责任、量化考核,即通过详细的责任分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量化工作力度和效度,提升管理效果和工作人员的办公积极性。
对于工作人员个人而言,精细化管理不在于增加工作内容,而是将工作内容细分并责任到人,这不仅不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反而会让工作环节更为流畅,提升工作效果和效率。不会再出现一份工作几个人干,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状况。精确分工、量化考核则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让奖惩分明成为现实。
最后,在实行精细化管理之后,更为关键的是精准化落实,把制度内容完整的落实下去,这样才能起到切实提升工作效果和管理科学性的目标。
( 党政办公室 郭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