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及治疗平菇黄菇病

08.12.2014  18:32
    平菇“黄菇病”是由于平菇感染了细菌假单饱杆菌而引起的,出菇期间遇高温、高湿、缺氧、通风时间短,空气不对流,喷水不当易诱发此病。蘑菇种植户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1、菇棚建造要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北方很多地方用普通的蔬菜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因中午太阳光强的时候棚内瞬间的高温,加上喷水不科学,使这样的菇棚栽培的平菇最容易患“黄菇病”。

  2、做好环境消毒工作,特别是老菇棚最好掀掉薄膜暴晒一个月后,再使用烟雾剂反复熏蒸三次以上才能使用,对于用竹竿、木棍搭成的床架最容易因潮湿生霉,因此熏蒸后立刻用杀菌剂,如“菌绝杀、克霉灵”等通体均匀喷涂一层。冬季用作发酵处理培养料的菌棚,要重新消毒后,方可当做发菌或出菇棚使用,严禁不经处理直接使用。

  3、出菇前一周或在开袋出菇前,用杀菌剂“菌绝杀、克霉灵”对菇棚、工具、墙壁进行两次以上喷洒消毒处理。

  4、出菇阶段的喷水一定要是已经过预处理的自来水或经漂白粉预处理的井水,不洁净的水是病原菌传播的直接载体。

  5、出菇阶段严禁对“”直接喷水,特别是对着小菇喷水,即使“大菇”也应适当喷水,不要出现喷水后菌盖大量积水的现象,过重的水会使子实体渗透压改变蒸发功能降低,使营养运输、供应功能降低,最后会因自身免疫力下降而感染假单饱杆菌患上“黄菇病”。喷水后必须通风,而且视温度适当调节通风量,温度越高越要大通风,而且要早晚通风。

  6、每次采菇后应立即把没有切掉的上潮“老菇根”全部清除干净,由于未及时采干净的“菇根”失去生命力,但其营养丰富,很快会成为“假单饱杆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因此一定要及时清理老菇根。

  7、已经发生“黄菇病”的菇棚要立即停水3天,并将棚内所有大小病菇全部采净。用杀菌剂“细菌杀”“万消灵”喷洒菌袋和大棚空间。或在能装30斤水的背负式喷雾器里,每桶配入人体注射用160万单位青霉素、链霉素各5瓶,每天喷上述药物各一遍,连喷四次以上。

  8、注意品种选择,该病发生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浅色平菇品种易感染,深色品种抗病能力较强,所以在易发病春、秋两季栽培平菇时应试情况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黑色品种。

  

(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牛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