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绘就新画卷 塞上江南展新颜

19.04.2016  19:17

干净整洁的村间道路

□ 叶阳欢

九曲黄河,汇聚百川壮美。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东西方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板块。

承历史之绵远,钟天地之灵气,集人文之精粹,汇江南之神秀。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省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全国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区,经过多年不遗余力的励精图治,如今,一幅幅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新图景正在广袤的田野山川渐次铺展。

凝聚共识高位推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2012年~2015年连续4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再强调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我国西部会惊奇地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地处内陆半干旱地区,北部引黄灌溉区有着堪比江南的美丽景致,而南部西海固地区却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就是在这片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36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5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54%以上。曾几何时,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地区,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着很多短板。

有道是:天下之大,民生为大。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指出,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坚决守住生态红线。

明智的决策,清晰的思路,开拓出了宁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康庄大道。自治区党委、政府从2006年起开始破冰前行、先行先试,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每年为民办理10件环保实事之一。自治区人大将“加强农村环保,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每一届中华环保世纪行主题,自治区环保厅连续多年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座谈会,使宁夏的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宁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热潮,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乡村在塞上江南依次绽放。

制定规划先行先试

一条条笔直的道路村村相连,一幢幢漂亮的农舍干净整洁,一张张农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踏入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仿佛走进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优雅画卷中。

永兴村只是宁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沿着时光的年轮,回顾这段非凡的岁月!

2006年,宁夏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8年在农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2012年,国家大力实施“以奖促治”工作,宁夏先后被环保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3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试点省区、全国首批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之一,在宁夏沿黄区域、生态移民和南部山区三个重点示范区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农村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共有800多个集中连片村庄、110多万人口直接受益。2013年~2015年,宁夏再次被列入全国两个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区之一。2015年年底,宁夏全面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回顾这段历程,饱含着激情和汗水,凝聚着智慧和心血。为解决农村环保项目管理缺乏经验和实用技术问题,国务院以及环保部、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宁夏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首部省级地方农村环保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为未来宁夏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并将《宁夏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列入人大立法计划,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同时,宁夏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12项制度,规范了项目、资金、招投标、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率先出台《宁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等15个地方技术标准规范,填补了宁夏乃至全国农村环保技术标准和制度空白,使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了具体标准和治理依据。

针对农村环保起步晚、底子薄的实际,宁夏把示范项目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对引黄灌区生活垃圾主要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或乡镇处理”模式。对中南部山区,采取利用自然洼地等地理条件建设垃圾填埋场处理模式。对生活污水,在人口密集的沿黄区域,优先考虑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村庄,采用城乡一体化的处理模式;在人口集中的中心村镇,采用低成本、易管护的化粪池或预处理加人工湿地处理模式。这样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综合施策,确保了整治效果。

创新机制 破解难题

资金是项目工程的“血液”,作为欠发达省区,宁夏各市县财政困难,为避免层层配套又无力落实的问题,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部承担了配套资金,2010年~2015年,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2.5亿元,按照1:0.5的比例配套,宁夏区级财政共配套了6.5亿元,多出规定配套资金2500万元,从根本上减轻了各市、县以及乡镇的压力。

质量就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命脉。为此,宁夏对所有整治项目实行法人制、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并进行全程监管,落实县级财政报账制,做到专户、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落实资金联签审批制,项目资金按计划、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进行拨付;落实审计核查制,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全程专项审计核查,确保了整治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的安全公平。

形成合力方能攻坚破难。为保障农村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2014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制定《宁夏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农村环保设施的监管主体、责任主体、经费保障、监督考核等内容。目前,全区22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并由各级政府购买村镇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环保工作的经费、人员、技术、管理机制等问题。同时,按照“树典型带一般”的思路,建立“以创促治”激励机制,对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分别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对创建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分别奖励20万元和5万元,充分调动了县、乡、村参与农村环保的积极性。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为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宁夏自上而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指标量化到部门、任务落实到基层,全区上下构建了塔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工作体系,并纳入各级政府管理职能和绩效考核内容中,做到奖罚分明、问责到位。

政府改环境,观念在民心。宁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报、宣传栏、条幅标语、项目标识牌等多种宣传媒介的作用,营造了爱护环境、支持环保的浓郁氛围。

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栉风沐雨历春夏,历经天华成此景。2010年~2015年,宁夏共投入19亿元资金,对全区2362个行政村以及241个生态移民安置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有效保护了农村集中式水源地501处,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60套、分散式(化粪池)处理设施198座、集污管网1758公里,建设垃圾中转站(点)176个、填埋场112座,购建垃圾箱(池)27.32万多个,发放垃圾收转运车14,254辆。全区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不低于85%,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55%,生活垃圾处理率不低于65%,畜禽粪便利用率不低于70%,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及生态村251个。

如今,穿行在宁夏乡村大地,昔日“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等现象已成为历史,扑面而来的是一幅山水田园美景:潺潺的流水、葱郁的群山、干净的村庄、整洁的马路,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区350余万农村人口畅享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得到了国务院领导以及环保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宁夏经验”“宁夏模式”多次在全国进行交流推广。

潮平风正,自当扬帆起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忆往昔,宁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赶超之路、特色之路。

看今朝,“十三五”规划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国家首个内陆开放实验区的宁夏,正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为契机,以更加显著的环保业绩担负更加光荣的使命,以更加澎湃的激情谱写着塞上江南新农村环境整治绚丽多姿的华美乐章……

(本文图片由宁夏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提供)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厅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水利厅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发展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水利厅
银川市水务局聚焦“水环境”问题 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整改
 银川市水务局聚焦“水环境”问题 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