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潮涌听涛声——宁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04.09.2016  17:03

  群山静默,大河苍茫。

  山的怀抱和水的臂弯蕴育了宁夏独特的人文历史。从涓涓而起至奔腾入海,滔滔大河见证着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见证着宁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精彩实践。

  在实践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带动实践新飞跃、赢得发展新机遇,宁夏宣传思想文化的枝繁叶茂,为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学习为先,坚持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凝聚思想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在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宁夏始终把理论武装工作放在首位,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不懈地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干部、教育群众。

  中心组学习会、理论务虚会、专题读书会……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一直是宁夏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宁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治区党委领导带头参加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在学习要求、学习劲头、学习风气上,给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示范、作表率。近两年来,自治区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35次,为基层作宣讲报告40多场次,100余人次在学习会上作交流发言。

  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思潮的引领,离不开大众化普及。宁夏采取专家辅导、理论宣讲、党校培训和专题交流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论普及工作格局。

  时代需要价值标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需要价值标杆的指引。2014年11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六部门与高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觉地把自身的前途、荣誉与国家的命运等联系在一起,自身价值也必须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才能得以实现。”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斌说。

  不仅仅是宁夏大学,如今在宁夏高校,“马克思主义”这一经典理论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热衷谈论和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吴加贝感慨地说,学校里经常组织各种理论学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让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入心。

  注重理论宣讲层层推进,发挥“理论大讲堂”“基层宣讲团”“党员讲党课”“政策直通车”等学习品牌作用,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使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家喻户晓,引导全区干部群众用中国梦凝聚共识,增强“四个自信”。

  坚持导向,营造推动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全区新闻战线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引导干部群众为建设四个宁夏、奋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努力。

  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宁夏视察并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宣传部门和各媒体精心设计专栏、专题,保证版面和时段,通过系列报道、系列评论(社论)、典型报道、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总结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立体报道,产生了良好宣传效应和社会反响。

  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回访报道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集中组织人民日报社宁夏分社、中央电视台宁夏记者站和自治区媒体的20多名记者,在总书记离开考察点的第一时间,捕捉老百姓和企业员工的感动、感激、感恩之情,采写了一批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使总书记离宁后相关报道持续升温。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广大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宣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中阿博览会两个“金字品牌”、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两大战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良好生态环境“两张名片”,开展多角度、系列化的报道和解读,凸显了中国声音的宁夏表达。

  2015中阿博览会期间,邀请168家国内外知名媒体的760多名记者聚焦宁夏,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高密度宣传报道,200多家主流媒体头条报道了博览会开幕盛况,推出了组合报道,中央媒体刊发稿件1200多条,其他各级各类媒体报道8万多篇次,无论是参与媒体、报道数量、内容深度都创历届之最。

  9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活动落下帷幕。这是宁夏连续12年不间断举办此项活动。自治区网信办邀请来自全国60余家媒体的100多名编辑记者、网络大V,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脚步,带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见证了667万回汉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功实践,发出了为宁夏喝彩点赞的声音,提升了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宁夏注重发挥新媒体的即时性作用,采用清新活泼的表达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传递主流价值。

  打开宁夏新闻网,“牢记嘱托,走好新的长征路”“中国梦,我的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报道占据显著位置;进入论坛,一条条饱含着网友热情与期盼的建言,出现在“网络问政”“百姓呼声”等板块。网络已成为宁夏326万网民文明、健康、安全、和谐的网上精神家园。经调查,网民对宁夏网络环境总体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73%,对未来网络环境趋好很有信心比例达到77.2%。

  铸魂塑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莫忆江南花似锦,须看塞北柳如烟。

  宁夏之美,不仅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美,日新月异的都市美,更有朝气蓬勃的乡村之美,民风淳朴、民族团结的心灵美。

  宁夏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落小、落细、落实,一点一滴、润物无声地汇集文明春雨,“宁夏好人”“日行一善”“道德红黄蓝榜”“文明有礼宁夏人”等活动的开展,让向光而行、生生不息的道德力量润泽塞上山川。

  2013年11月,银川全城“总动员”为宋玉儒小朋友寻找耳蜗,114个小时,成就了“大海捞针”般的人间奇迹;4岁男孩被卡在防盗栏上,“托举哥”周波冒着生命危险,以背身托举撑起人间大爱;父亲救人牺牲后,28岁的杨林打工9年替父还债,艰难付出只为书写“诚信”二字……

  最普通平凡的百姓,一个个感人的善行义举,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如繁星般遍布回乡大地,如千山万壑间流淌出来的涓涓清流,融汇成文明宁夏的滔滔大河。

  从5年前青铜峡市王嘴子清真寺升起第一面国旗至今,鲜艳的五星红旗已经红遍宁夏数千座清真寺,成为塞上回乡的一道风景。

  “农民们都拿上了养老金,儿女有家有业,就连不识字的老伴也到清真寺上了‘女学堂’,最该感谢的就是强大起来的祖国!”吴忠市上桥镇农民马国棋还记得第一次到清真大寺看升国旗的情景,他带着老伴、儿孙一家10口人一起参加,从小到大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的老伴激动得热泪盈眶。

  作为民族地区的必修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宁夏深入开展。文化书屋和宣传展板上“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构成了穆斯林群众礼拜之余的“第二课堂”。每逢主麻日,阿訇会结合教义和时事政治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政策进行解读,为穆斯林群众解疑释惑、开拓思维。

  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农村民风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促进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2014年8月23日,在银川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五个紧密结合”的“宁夏做法”向全国推广。

  改革领航,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城乡群众

  秋收已近,固原市原州区农民除了忙活庄稼地里的活计,也在热火朝天地忙着另一项“农活”——“种文化”。他们像种庄稼一样,把文化的“种子”植入乡土之中,哺育着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落日的余晖,照亮了每一张兴奋的脸。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70多岁的苏老太太拎着小马扎坐在最前排,两眼望着舞台上的皮影儿出神,唱到有趣的段落,她乐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

  “自乐班”如雨后春笋,“文化大院”如星罗棋布,“草根”艺人如群星闪烁,短短几年时间,宁夏共发展各类农民文化大院730个,每年自发组织开展自娱自乐文化活动18000场次以上。

  把文化中心向基层倾斜,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不出村口的电影院”“随时可借的图书馆”,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的、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宁夏以广度的资源共享促进深度的文化惠民,建成了一个覆盖广泛、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区农村直播卫星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等惠民工程稳步推进,让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欢乐宁夏”群众文艺汇演、“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送戏下乡服务覆盖所有市县区,年演出3100场以上,惠及群众超过500万人次。

  以“花开盛世——和谐、吉祥、希望”为核心理念的宁夏大剧院自2015年8月启用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已上演精品剧目100多场次,不仅有宁夏自编自演的剧目,还吸引了俄罗斯、意大利等国际艺术团前来演出,观众4万多人次;宁夏“本土”的出版社——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年出版图书2500多种、4900多万册。宁夏广播电视台4套广播、6套电视节目覆盖宁夏全境及周边省区,成为向外界传播宁夏声音的主要渠道。

  走进青铜峡市叶盛镇龙门村养殖大户刘宝宁的家,46岁的他正拨弄着屋门口挂着的小喇叭,“《农博士在线》马上就开播,听听人家都是咋科学养殖的。”如今,响彻山川的“小喇叭”不仅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改善了农民的思想观念。

  文化春色好,精品满枝头。秦腔剧《花儿声声》、长篇小说《马兰花开》、广播剧《我有一片阳光》分获“五个一工程”奖;宁夏作家季栋梁创作的长篇小说《上庄记》入选“五个一工程”奖;10集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入选第21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优作品,并入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优秀国产纪录片;歌曲《走咧走咧去宁夏》荣获国家音乐最高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柳萍、张晓琴、李小雄、侯艳、屈连英、刘京“六朵梅花”绽放塞上;宁夏话剧团“大篷车”被中宣部树立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的一面旗帜,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踏着创新创造的节拍,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文化业态不断催生,让宁夏的文化产业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竞争力越来越强。

  银川iBi育成中心、华夏河图、三沙源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迅速崛起;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将中国童话故事翻译成阿文,受到了阿拉伯读者的欢迎;宁夏微电影创作基地里,一批怀揣电影梦的年轻人用镜头开启了另一扇了解宁夏的窗口。

  播种与耕耘,在宁夏山川,已极目绿意。

  大河如鼓,流水为琴,风雷激荡间演奏出一曲恢弘的时代交响,以一往无前的力量,奔向大海,拥抱明天!(记者 李东梅)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