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05.05.2016  09:03

  昨日,在全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上,一群活力四射的大学生村官聚集一堂,分享成长进步的喜悦,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秦文博:实干让兰光村成为“明星村

  秦文博2009年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2010年至2015年先后在贺兰县习岗镇、金贵镇、立岗镇担任大学生村官。2012年8月起,通过“公推直选”任立岗镇兰光村党支部书记,现任贺兰县立岗镇副镇长。

  2012年8月,秦文博从贺兰县习岗镇新平村调任立岗镇兰光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同时他还被公选为兰光村党支部书记。“突然让一个毕业没几年的毛头大学生来当书记,很多人有疑问,担心我扛不下这副担子。”秦文博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秦文博深知,磨破嘴皮子不如干给农民看。因而,到任兰光村后,除完成好日常的党务工作,他还牵头搞起了贺兰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这些土地上建有20多栋温棚,我又把周围的7名大学生村官拉进来,搭建起银川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秦文博说。而且,他联系了母校北方民族大学和宁夏农科院在背后做技术支撑,引种这些科研机构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带动了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秦文博通过调研走访,确定了兰光村“三个不变三个延伸”的路线图,即:建设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方向不变,走产业化的特色路;集体流转经营土地的思路不变,走集约化的改革路;打造全区回族第一村的目标不变,走科技化的高速路;向上延伸,扩大技术、产品、标准等新优势;向服务延伸,挖掘制种、育苗等新潜力;向下游延伸,开拓有机品牌、电子商务等新市场。

  目前,兰光村建成万亩有机稻示范园区、千亩温棚瓜菜种植基地、百栋工厂化育苗基地、与韩国峰下村合作合作建设1000亩有机稻种植基地,搭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国际快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12000元增加到1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多万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兰光中心村,已经具备群众入住条件。

  兰光村的发展转型结出了累累硕果,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干部实践教学基地、银川市壮大村集体经济先进村,阳光蔬菜产销合作社被命名为5A级合作社。

   张金虎:提高村民幸福感

  “自任职以来,我把村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全力为村民增收谋思路,想办法,积极带动村民创业致富。”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金虎说。在他担任大学生村官的3年多来,村民人均纯收入比任职前增长了5000余元。

  “3年多的村官经历虽然吃了好多苦头,但也收获了甜头。”张金虎告诉记者,2012年他带领青年村民创办了“宁夏美康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金凤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进行食用菌、果蔬生产及销售,目前,生产规模达36栋温棚,带动了30余户村民参与生产,每年为合作社的社员年增收2万元左右。

  实际上,在发展村经济方面,张金虎做足了功课,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种经营。抓产业促增收是篇大文章,截至目前,园子村种植葡萄200余亩,西瓜1500余亩,育植刺槐、国槐、垂柳、松树等各种苗木500余亩,建有二代日光温棚218栋,而且每年劳务输出900多人,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4125元增长到9210元。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发展,每年利用为民服务发展专项资金15万元左右,修建农渠5公里,硬化道路8公里,极大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在此基础上,张金虎的做法是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的幸福感。“2015年配合村两委积极推进‘园子中心村’建设,从土体丈量、地上附着物统计、工程质量的协助监督,我全程参与,节假日不休息,现已建成中心村新楼房11万平方米,即将安置村民入住新家园。”张金虎告诉记者,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位于中心村100亩的“小微公园”现基本完工,建成后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为“生态美丽回乡”建设树立标杆,让村民享受到新家园带来的幸福感。

  此外,张金虎建立了村民“微信交流平台”和“手机信息服务平台”,村民通过平台可了解到党务、村务公开信息,可以学习到种植、养殖技能,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天气预报、生活常识等,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何明:摘掉同阳新村“空壳村”帽子

  “小何,你给我代购的棉鞋什么时候能到呀?”“春节就要到了,我想给家里置办些年货”……这是今年春节前,西夏区同阳新村村部的场景,大学生村官何明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身后围着不少村民,原来他正在帮村民网购商品。

  “不少村民的消费能力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家电等产品,镇上没有此类商店,网购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何明介绍,自从今年2月3日开通“网购易站”服务站后,解决了村民和社区居民有网购需求但没有网购条件的问题。随着春节临近,网购的人多了起来,村民自己选商品,工作人员帮忙上网、筛选、下单。

  “在岗位上首要抓‘双增双减’,多渠道提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何明告诉记者,其中一个重要做法是通过奶牛托管,实现户均年收入2800元。在此基础上,成立功能党小组9个,党群共建、共富联合体13个,累计签订帮扶协议80份,与宁夏农科院枸杞研究所等单位签订用工协议,解决了近300名劳动力的务工问题。通过这些措施,2015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同阳新村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移民前的2200元增加到5834元。

  “除了抓产业增收,就是抓服务功能,全方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各类问题。”何明介绍,在同阳新村成立了物业办,建设垃圾转运站2座,解决群众供电、供水、环卫、绿化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群众住的舒心。其次,抓好村级治保、普法、调解、帮教、巡逻、消防“六位一体”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20场次,确保群众住的安稳。特别是搭建了“网购易站”“新市民学校”“产业培训”“劳务公司”“文化体育”“乡贤调解”六大功能室,举办各类培训9期450人次,年均稳定劳务输出900人左右,确保群众能充分就业。

  “农村基层工作的关键就在群众满意不满意,党支部书记首当其冲。“何明在谈到作大学生村官的体会时说,核心就是要树立服务群众意识,只有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杆,才能得到拥护和支持,使各项工作游刃有余。

  记者  姬恒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