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15.01.2018  10:01

  1月10日,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盐池县南园新村乡村大舞台热闹非凡,由宁夏文联组织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欢乐进万家”文艺演出在此举行。《不忘初心》《五星红旗》等节目异彩纷呈,演出过程中村民们齐声学唱《都说变了样》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出结束后,村民们对艺术家说:“谢谢你们的精彩演出,我们还没看够。你们什么时候再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区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推出了一大批展现着时代的风采的文学艺术作品。

   佳作频出  “宁夏文学”成靓丽名片

  2017年11月,中国文学好书榜发布当月榜单,宁夏作家季栋梁长篇新作《锦绣记》位列其中,这是他又一次登上该榜单。近年来,宁夏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更多的作家开始具有全国影响,宁夏文学正在以深沉而蓬勃的力量拓展着自身的艺术空间。

  优秀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文学人才不断涌现。相当一部分作品入选《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等全国性文学选刊以及全国年度选本和中国年度排行榜。长篇小说《上庄记》《马兰花开》,小说集《换水》、中篇小说《长河》、长篇科幻小说《大漠寻星人》、长篇小说《农历》、短篇小说《四个穆萨》等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或提名,30多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扶持和少数民族文学立项扶持。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苦甲天下”的西海固是公认的贫瘠之地,却又是公认的文学“富矿”,这里的作家和作品占据了宁夏文学的“半壁江山”。在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西吉县,人们对文学有一种普遍的兴趣,很多人生活贫穷,但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残疾农民马建国热爱诗歌,日子过得清贫,却怀有一颗赤诚的文学之心。他白天捡破烂,晚上创作诗歌。他把诗作贴在家里的墙上,甚至把诗作贴到门板上,扛到集市“以文会友”。妻子问:“写出来一首诗能当馍馍吃吗?”他说:“写出来一首好诗比赚100块钱还要高兴。”对于文学由衷的热爱,就是文学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的原因。2017年,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开班,开创了鲁迅文学院为一个地区举办研修班的先河。

  已故银川“的哥作家”保剑君,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仍忙着创作反映出租车行业故事的作品《右转弯向前走》。这位“地上一片带字的纸都想捡起来读”的出租车司机,30多年来一直没有停下在文学世界里辛勤耕耘的脚步,多年来在《民族文学》《诗选刊》《朔方》《六盘山》等文学刊物发表近100万字的作品。去世后,文友们去他家慰问时才发现,他的文学世界是在一张简易床、一个堆满了书的柜子和一台旧电脑中构建起来的。

  这些从文学爱好者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写作的人,不为生活困境所左右,坚持文学创作,文学成为支撑他们生活的主要精神动力,他们的成长轨迹也是宁夏文学事业逐渐壮大的缩影。“宁夏文学”逐渐成为宁夏的一张靓丽名片,“集赞”无数。

  作家群体不断壮大,自治区级作协会员由500多名发展到1011名,国家级会员由50多名增加到85名。目前,全区各级作家协会会员3000多人,宁夏作家优异的创作成绩为我区民族团结、文学繁荣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弘扬主旋律  艺术舞台亮点纷呈

  2017年5月19日,南京秦淮河边紫金大戏院里座无虚席,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创排的新编京剧历史剧《庄妃》与南京观众见面。看过精彩的表演后,很多观众表示“想不到在宁夏也有如此高水平的京剧!”有的观众看过一次,不尽兴,又邀请朋友一同观看。

  排演《庄妃》是宁夏京剧院院长刘京职业生涯的一次挑战,“庄妃这个人物特别饱满,表演难度很大,排到一半的时候我几乎想放弃,在全体剧组和演员的团结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对人物的精准把握,刘京摘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文艺界各领域一批优秀作品和艺术家获国家级大奖,促进了我区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柳萍、侯艳、屈连英、刘京、韦小兵等5人6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狗儿爷涅槃》获第二十二届曹禺剧本奖,《评郭刚评书“评说马鸿逵”》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宁夏曲艺简史》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

  音乐和舞蹈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贺兰长歌》《宁夏川是个好地方》等音乐作品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歌曲评选活动,回族舞剧《花儿》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花儿漫漫》《花儿与少年随想》等作品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作品银奖。这些特色浓郁的优秀作品,提高了宁夏音乐和舞蹈的全国知名度。

  光与影、墨与彩的世界同样精彩。1人获中国摄影“金像奖”,聚焦宁夏生态移民的摄影作品《走向幸福》获中国文联文学艺术基金主题创作项目扶持,《同心·记忆》获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铜质收藏奖。《画皮Ⅱ》创下15项国内电影票房纪录,《吴忠有个王兰花》获“金海棠”亚洲微电影节二等奖。16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书法家协会选送的4幅书法作品入选第四、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7幅书法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届全国书法展。

   放飞艺术翅膀  脚踩坚实大地

  我区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们始终在行动,在基层、在现场,他们放飞艺术的翅膀,为广大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2017年,音乐家协会的一次露天演出,让工作人员柳薇记忆犹新。国家一级演奏家、宁夏音协二胡学会会长郑华延带领十几个学生在银川中山公园小广场表演二胡群奏,“演出没多久,很多群众就围过来听,人特别多。还有人当场就要拜师学艺,这种效果让我们很意外。”柳薇说。在银川市良田镇的一次演出,当大篷车开到村里的广场上时,农民们撂下手里的活计纷纷奔向演出现场,歌曲、舞蹈、杂技、魔术让农民们目不暇接,男女老少笑声一片、其乐融融,镇长的一句:“你们辛苦啦!希望能经常来我们这里演出。”让艺术家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为了能让艺术家的歌声传播得更远更好,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音乐家协会充分调动10个二级协会的丰富资源,无偿为群众提供服务,目前有70多名“铁杆会员”长期跟随音协下基层演出。部队、企业、村镇、福利院、社区等基层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舞蹈家协会在西吉县新营乡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启了“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农村少年儿童从小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美育教育。

  宁夏文联丰富为民服务形式,将“送文化”与“种文化”两种服务形式结合起来,强化文艺志愿服务意识。近年来,赠送书刊10万余册、书画作品近千幅,进行舞台演出100多场(次),开展培训讲座6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30余万人。建立文艺培训创作基地7个,为基层培养出了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伍,广受群众的欢迎和赞誉。

  在文化自信、文艺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宁夏文学艺术届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崭新而饱满的姿态昂首阔步踏上新征程,坚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这个文艺创作最牢靠最根本的方法,为实现文学艺术事业的全面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宁夏日报记者  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