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纠正扭曲的政绩观

23.12.2017  00:45

翻开昨天的报纸,我区各市、县(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11月)赫然纸上。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位置、并列于表格之中,公布在主流媒体上,足见我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其实,群众早已从我区力度空前的大气污染治理和铁腕治污中感受到了环保威力:前不久,我区3家大型制药企业因环保治理不达标停产整治,建筑施工工地全部停工,未完成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全部停产治理……

这样一来,有人担心:一些企业停产停工,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速,会不会让一些数字不好看?

毕竟年底了,各项工作都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谁不想在这个收获的关键时候,拿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努力加快发展、争先创优,确实是一个奋发有为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然而,想以忽视环境为代价,用恶化生态来换GDP,用掠夺资源“吹高”数字,那一定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怪。

如果一时的经济增长指标和财政收入都上去了,但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试问,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近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太多掠夺式开发的例子:一些地方用生态的毁灭性破坏,换来了经济暂时的繁荣;一些干部对企业排污视而不见,甚至出现了“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的雷人语句;一些地方盲目引入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给当地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不少地方的生态环境陷入“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究其原因,是一些人的政绩观出了问题。要知道,今天,我们拱手让出的绿水青山,明天,我们必将面临“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

因为,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认识了规律,更要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唯此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作为领导干部,对此更要有深刻的认识。

其实,保护好生态也是一种政绩,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当生态和发展出现矛盾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

更何况,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论哪一级领导干部,归根结底都是人民公仆,只有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是谁、为了谁”有了清醒认识,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领导干部既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决心,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认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入手,把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人民才会拥有“绿水青山”,才会拥有“金山银山”。

(执笔:孙莉华)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环保局厅
牢记职责使命 推进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环保局厅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