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地理学家看宁夏明清“八景”之变

22.08.2019  13:32

  宁夏“八景”最早现于明清。由于历史文化沿革,不同时代的宁夏“八景”不尽相同。下面让我们跟随地理学家、宁夏大学教授何彤慧的文化地理研究步履,一探宁夏“八景”之变。

   不同版本的宁夏“八景

  明代陈宗大以《宁夏八景图》的图画形式,率先向世人昭示宁夏八大美景:黑水故城、夏台秋草、黄沙古渡、长塔钟声、官桥柳色、贺兰晴雪、良田晚照、汉渠春水。

  明代庆王朱栴则在《西夏八景图诗序》中提出他理解的“八景”:贺兰晴雪、汉渠春涨、月湖夕照、黄沙古渡、黑水故城、官桥柳色、灵武秋风、梵刹钟声。

  至清代,宁夏巡抚黄图安续题“八景”,不过属于“小八景”,即:藩府名园、承天塔影、南楼秋色、泮池巍阁、霜台清露、南塘雨霁、黑宝浮图、土塔名刹。

  乾隆年间修编的《宁夏府志》改造前代“八景”,形成了传扬至今、影响深远的宁夏“乾隆八景”或“朔方八景”:山屏晚翠、河带晴光、古塔凌霄、长渠流润、西桥柳色、南麓果园、连湖鱼歌、高台梵刹。

  从“八景”的演变来看,“黑水故城”与“夏台秋草”逐渐远去,渐渐淡出宁夏文化视界。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水色美景

  “汉渠春水”是陈宗大宁夏“八景”中最直接的水景,排在“八景”末尾,这里的汉渠即今汉延渠。另有黄沙古渡、官桥柳色属于半个水景,仲春至中秋,站在官桥上俯瞰,汉渠两岸柳色依依,景色十分别致。

  至朱栴的宁夏“八景”,“汉渠春水”变成了“汉渠春涨”,并从第八景升格到第二景,一字之差,将春水奔流的景色擢升为兼有草木和春水的图画。“黄沙古渡”与“官桥柳色”则为第四景、第六景。“月湖夕照”此时横空出世,成为第三景。月湖当在贺兰张亮堡东、汉延渠西,渔业是当地农人生计之一。

  黄图安的宁夏“八景”似也以水色风景见长。其中的“承天塔影”,字面上看应当是承天寺塔紧邻湖塘。“泮池巍阁”是道地的湖景。南塘是南薰门外在积雨洼地上开辟的一处人工湖,雨中的南塘更有朦胧之美。另有第三景“南楼秋色”,字面上本无河湖之意,但《宁夏府志》中“南薰门楼傍山面湖,居民村落连属,当秋高气爽,可以远眺”。说明此乃近赏湖光、远眺山色之处。

  另有张金城“改定宁夏八景”中“河带晴光”“长渠流润”“西桥柳色”“连湖鱼歌”等四组湖塘河渠景色。

  黄河是宁夏“八景”之灵魂,宁夏平原在黄河的滋润下,早已由小水色扩张到大水景。

  贺兰山景与古塔名刹

  从陈宗大的“长塔钟声”,到朱栴的“梵刹钟声”,再到黄图安的“承天塔影”“黑宝浮云”等,明清以来,古塔名刹一直在宁夏“八景”中占据一席之地。“长塔”“古塔”指的都是承天寺塔。朱栴《西夏八景图诗序》中的“梵刹钟声”,张金城《宁夏府志》有注曰指承天寺,另有黄图安“小八景”中的“黑宝浮图”,指的是今海宝塔。“改定宁夏八景”中的“梵刹”有前缀“高台”,无疑指府城东门外的高台寺。黄图安“小八景”中的“土塔名刹”,《宁夏府志》解释其为“龙兴寺”,从其他文献所记对比分析,也应指高台寺。只是无论龙兴寺或高台寺,早已踪迹皆无,文物地图上也都未留下痕迹,只能于地名中唤起些许记忆。

  纵观不同时期的宁夏“八景”,贺兰山景决不落下,或选其日光下的雪景——“贺兰晴雪”;或赞其斜阳晚景——“山屏晚翠”。

  乾隆宁夏八景将山屏晚翠推为第一景,确定了贺兰山的地位。历代文献中,有关贺兰山形胜的描述多为“峰峦苍翠”“连峦峭耸”“崖壁险削”等。贺兰山景成为朔方八景之首名至实归。明人王逊的《贺兰晴雪》题名诗当是最好的注解:

  贺兰西望矗长空,天界华夷势更雄。岩际云开青益显,峰头寒重白难融。

  清光绚玉冲虚素,秀色拖岚映夕红。胜概朔方真第一,徘徊把洒兴无穷。

  (记者 魏萍)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