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沙滩上扎下幸福根

05.07.2019  22:01

  “如今的日子像在蜜里,对党感恩的话说也说不完。”7月1日,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64岁的村民谢兴昌说。

  谢兴昌是第一批从南部山区搬到闽宁镇的移民,曾在闽宁建设初期任村党支部书记。

   被贫困逼出大山

  “日子过得太苦了,年景好勉强能自足,年景不好要靠政府救济才能解决温饱。”忆及曾经的苦日子,谢兴昌直摆手。

  为了摆脱改变世代看天吃饭的窘境,1997年,谢兴昌带着12位老乡走出大山,先后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等地讨生活。

  期间,听说福建和宁夏要共建闽宁村,谢兴昌萌发了闯一闯的想法。回老家路过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看到路边有玉米、高粱,便各掰了4穗。“这里能长庄稼,说明周围都可以种活东西。”谢兴昌说。

  在动员村民搬出大山的动员会上,谢兴昌当着群众的面将玉米、高粱搓下称了称,高粱1.8斤、玉米1.6斤,比老家的多出几倍,“人家玉米也高,高粱没用啥还长得这么凶,还有人家福建帮着搞建设呢,只要把黄河水引上来,那绝对是个好地方。

  一些村民动了心,但村里也有人去过那片戈壁滩,说:“那里啥也没有,春天风大,能把人吹跑。比老家还旱,房子都没有,去了能干啥……

  游说再三,最终只有10户村民跟着谢兴昌搬到了闽宁村。

   艰难扎下根长出幸福果

  “当时的闽宁村还是一片戈壁滩,天天刮沙子,看样子还不如西吉老家。”有一天,遮天蔽日的狂风来了,大风掀起了帐篷,眼前一片昏黄,眼睛耳朵鼻孔都是沙子。第二天,谢兴昌想到了挖地坑住的办法,乡亲们在地坑住了1个月,直到房子建好。

  “当时真艰苦,好多人都动摇了,想要回去。”谢兴昌说,我也有点动摇,但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我打了“退堂鼓”,带出来的乡亲就白受苦了,我得给他们带个好头,不干出个样子绝不回去。

  没有住的地方就打地坑,没有水就几公里外拉水,福建省来的挂职副县长卓金贤带领大家修建人饮和三级扬水泵站,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的问题。党员带头和群众一起捡石头、筛沙子、平整土地、挖沟修渠。搬来的当年,改造沙地上种的玉米亩产400公斤,比老家翻了几番,乡亲们扎根“新家”的信心更足了。

  随后的生活越过越滋润。因为敢想敢干,谢兴昌被村民推选为原闽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在福建省派来的菌草专家和技术员的指导下,搭温棚、种蘑菇、制菌。1999年,闽贺村搭了300多栋蘑菇棚,一个棚收入七八千元,当时普通干部职工的月工资也才300元。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20多年来,闽宁村变成闽宁镇,乡亲们从最初种蘑菇、种枸杞,到后来养黄牛、劳务输出,日子越过越红火。

  谢兴昌家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来闽宁村的第三年,他把土坯房换成砖瓦房,10年后砖瓦房换成平板房,现在平板房又建成了240平米的二层楼。

  “过去20年,党带领我们在干沙滩上扎下了脱贫根;以后,我们要跟着党在金沙滩上扎下幸福根。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未来我们的幸福生活长着呐。”谢兴昌一口浓重的家乡口音,像是歌唱般婉转。(记者 徐佳敏)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