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天书——2017中国岩画艺术展”在宁夏展出
新华网银川10月25日电(记者 艾福梅)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亘古天书——2017中国岩画艺术展”25日在宁夏开展,展出持续一个月。
岩画,通称为岩石艺术,是古代先民凿磨或彩绘于山崖岩石、洞窟周壁上的图形语言,是没有文字前的“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岩画发现于欧洲,留存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洞之中,创作时代距今已有4万多年。
岩画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说,据初步普查表明,已有28个省区的100多个县市区发现了岩画遗存,有1228处岩画遗址记录在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也发现了岩画。
此次展览由中国岩画学会、国家艺术基金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包括中国岩画学会自展和国家资助项目在内,从2016年1月至今已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文博园会展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博物馆、崇左市壮族博物展出六次,参观人数超过15万人次。
展览由《五洲同语——名传世界的岩画艺术珍品》《九域传奇——遍布中华山川的无墨天书》《风雨危岩、任重道远——山魂古魄的疾声呼唤》《文脉千秋——中国岩画遗产的研究保护》和《神交先哲——当今岩画艺术的继承发展》五部分组成,包括岩画文物和拓片、岩画复制品、岩画图片、岩画艺术品等数十类展品。
展览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古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期的漫长岁月中,用他们的生存智慧、艺术创作能力、哲学思想和文化担当为现代人留下灿烂的艺术瑰宝;展示了中国岩画研究保护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展出了岩画的新艺术发展传承创作成果。
“此次展览,意在帮助宁夏岩画保护工作更上层楼,为岩画的‘保护、利用、传承’事业添砖加瓦,同时也通过展览为大众普及岩画知识,带动全社会参与到岩画的保护中来,培养岩画专业人才,激发岩画研究潜能。”王建平说。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岩画创作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1万多年历史。现代岩画研究将其分为北方、西南、东南及中原四大系统。2016年7月,属于西南岩画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