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传统产业换上“现代芯”

02.09.2019  17:15

  “泾源县肉牛存栏10万头,饲养量17万头,人均1头肉牛,位列全区人均比例榜首。”8月22日,泾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津垠介绍,该县农民年人均来自肉牛养殖的收入达22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四分之一。

  泾源人养牛的传统由来已久,经多年发展,已成为泾源县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泾源县有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35个,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场3个,肉牛养殖合作社167家,肉牛以安格斯高档肉牛和西门塔尔优质肉牛为主。

  “销往银川、西安、兰州等地的中档牛肉,每公斤售价90元,包装分割的高端牛肉每公斤180元。”马津垠说,泾源牛肉价高的秘诀在于,该县肉牛产业已经实现商品化,1岁至2岁的肉牛利润最高且肉质最好,加之泾源肉牛食用青贮饲料和紫花苜蓿等,饮用水品质好,牛肉品质有保证。

  泾源县用了30多年,把肉牛养殖产业从“农户散养”发展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业,把“泾源黄牛”打造成宁夏著名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1982年至2000年,泾源县第一次对牛进行品种改良,用了18年,把传统黄牛更换为身强体壮的秦川黄牛。

  2000年至2013年,泾源县第二次实行养殖模式转型,用了13年,将役用型为主的黄牛转变成商用型为主的西门塔尔肉牛,农户从养牛、贩牛中赚了钱,尝到了甜头。

  2013年,泾源县对肉牛品种升级换代,引进安格斯肉牛。

  “养殖安格斯牛经济效益更高,肉的售价更高。”马津垠介绍,泾源县人口少,耕地面积少,土地承载量有限,养殖高端肉牛能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收入。

  固原市是农业大市,拥有发展农业产业的洁净环境。固原市瞄准市场谋划,结合实际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淘汰产能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种植业、养殖业走上高效发展之路。

  8月22日,记者走进隆德县闵宁产业园宁夏兴宇绿色粗粮加工有限公司,胡麻油飘香、农家醋味醇。厂房内,电动机带动石磨快速旋转,金黄色的清油源源不断流入油桶。

  “食醋用小麦、玉米、高粱、豆子、糜子等作物酿造。”在参观通道,公司总经理张海升指着现代化酿造设备说,公司着眼于人们最为关注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和新兴“产业+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小杂粮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盈利与农民致富双丰收。

  “公司建有石磨小麦、石磨粗粮、石磨胡麻油、纯粮食醋等4条生产线,年生产700吨食用醋,200吨石磨胡麻油,1100吨石磨小麦面粉、200吨杂粮。”公司技术负责人高忠介绍,生产线把传统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在确保香油、香醋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又提高了产量。目前,公司酿醋周期已从20多天缩短至72个小时,生产效益提高了6倍多。

  固原市出台扶持政策,发展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形成种植、加工、供销一体化格局,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良性发展。

  在宁夏丰源纺织公司纺纱车间,工人海贵莲正在接线,一番手指翻飞,纱轮上的线头已被接好,前后不到10秒。海贵莲未到这里上班时,在农村照顾家人,没有固定收入。经过两个月的技能培训,她每月固定收入3000元左右,从农村妇女变成了产业工人。

  该公司企业管理处负责人曲建强介绍,纺纱厂1号车间200多名工人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移民,公司管吃管住,他们的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左右。

  纺织公司采用当前国际先进的紧密赛络纺织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生产等先进技术及设备,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解决2000多人就业。

  固原市拥有劳动力、土地、电力等优势。近年来,该市主动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探索将现代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纺织产业落户固原,填补了当地棉纺织产业空白,对推进当地脱贫富民,促进宁夏纺织产业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记者  剡文鑫)

彭阳县“四重点”激发一产增收后劲
彭阳县围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商务之窗
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升级跳” 70年增长271.6倍
  “70年来,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升级跳’,收入构成也从改革开放前单纯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占绝对多数,到现阶段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多点开花的局面。”8月30日,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一位负责人说。2018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达到31895元,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117元增长了27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