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13.06.2016  04:59

 

2016年以来,吴忠市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战略,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头等大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建立创业就业“四个三”(三大平台、三大品牌、三大通道、三大机制)模式,全力推进创业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借助“三大平台”助推创业带就业。 建立了以吴忠市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创业基地为龙头,各类孵化基地、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及充分就业社区为补充的众创发展平台,带动城乡劳动者就业。截止目前,共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38个,承载企业3730个,带动就业53774人。依托能源化工、新材料、奶产业、葡萄酿酒、生态纺织、草畜产业等产业,建立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创业产业链,增加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搭建产业带动平台。(全市各经济体吸纳就业70.36 万人,占城乡劳动力总人数的85%,其中,第一产业9.71 万人,第二产业22.73 万人,第三产业 37.92 万人)。采取政府牵线搭桥、市场中介连线、能人带动输出等措施,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转移就业,搭建转移就业平台。近三年来,共转移就业72.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

打造“三大品牌”引领创业带就业。 依托地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了叫响全国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阿语翻译、清真厨师”三大创业品牌。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已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达17.6万家,带动就业29.8万人。阿语翻译由最初的劳务品牌提升为创业品牌及复合型人才品牌,全市有1万多名阿语翻译活跃在义乌、广州等地,成为我市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交流的金色纽带。5000多家 “吴忠饭馆”遍布全国,带动就业1.8万余人。今年我们又对清真餐饮店免费制作发放统一标识牌,支持奖励走出去发展连锁经营,并纳入民生实事全力推进。

搭建“三大通道”促进创业带就业。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通道。 通过建立“人企”、“校企”对接机制,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采取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考、“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 招募、企业安置吸纳等举措,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和过渡性就业。截止2015年底,全市高校毕业生登记7329名,实现就业或过渡性就业6782人。 建立职工转岗分流安置通道。 在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职工转岗安置问题,制定职工分流安置、风险防控和劳动关系调处应急处理预案,对全市32家规模以上停产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职工就业、停产后职工安置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争取国家、自治区化解产能过剩奖励资金10266万元,妥善安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2254名,重点对太阳山华圣煤化工关停企业的2600名职工通过转岗分流、企业转产等方式进行安置,对7400名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认真执行援企稳岗优惠政策,对71家企业16377人发放三项援企稳岗补贴资金1.2亿元;落实中小微企业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为7865家企业48273名个体工商户减免政策性收费12653.87万元。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不发生去产能导致大规模职工失业,不发生大规模恶性社会群体性事件。 建立重点困难群体就业通道。 针对被征地农民、生态移民、返乡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基地,搭建用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引导教育农村劳动力走出大山,走出家门,支持宁夏恒丰纺织集团、宁夏勤昌轴承把工厂建到村头、把车间建到农户,吸纳回乡农民工及生态移民就业;对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

建立“三大机制”保障创业带就业。 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精准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脱贫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 形成政策推动机制。 坚持“面向园区、面向企业、面向需求”,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将培训课堂办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促进城乡劳动者向产业工人转变,形成 技能培训机制 。近三年来,全市开展创业能力培训6880人,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在全国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中,我市的工作做法被人社部向全国推广。建立 扶持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机制, 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支持。近三年来,全市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机构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7亿元,扶持小老板2.3万名,带动就业12.4万人。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