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小街巷改造的宜居“民声”

30.03.2016  11:21
  

  改造中的天盛支巷。

  “这条路修得好!”住在北兴巷的88岁老人何建海不断地说“”。

  “这个改得对!”在双瑞巷上班的廖喻也频频点赞。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两个人却同样叫好,这源于2015年银川市“为民办实事”的街巷改造工程。

  2015年,我市对兴源路、天都安置区规划路、永乐家园西侧路、北塔巷、世纪幼儿园北侧路、建设巷、北兴巷、江南路、建业巷、金城巷在内的10条小街巷进行了改造。

  2015年,得益于小街巷改造,很多老旧小区、安置区百姓步子迈得畅快了,家门口路灯点亮了、小区上下水通了;老人们出行更安全了,年轻人生意更好做了;路通了,途安了,心情敞亮了,城市更美了。

  城市微循环的畅通,提升了百姓的出行环境,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环境,也让宜居银川这张名片更加闪亮。“为民办实事”的动人故事散落在小街巷两旁,便民、惠民、利民、为民的声音此起彼伏。2015年,银川人关于小街巷的民生故事,格外精彩。

  便民:民心之路改到百姓心坎上

  “这条路我走了大半辈子,今年终于变了样!”今年81岁的耿志德住在兴庆区北兴巷8号楼,这条小巷子也走了27年。

  1988年,就职于宁夏交通学校的耿志德,成为第一批入住北兴巷的居民。“那时候这就两栋楼,门前就一条土路,后来垫了石子,扑了点沥青……”就这么一条路,耿志德一天走四趟,眼望着周围起了一座座高楼。沿北兴巷,一座座家属院、小区先后建成。

  平时巷子里坑坑洼洼,晚上路人行色匆匆。下雨天,破旧木板、煤球、砖头垫出来的过道不堪入目,老太太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行在巷子里,生怕跌倒。遇到刮风天,煤灰满天飞。社区工作人员欧阳育南每每见到此状,总要多嘱咐几句:“大爷大妈,下大雨就别出门了,这破烂路上摔了可咋整啊!

  改变,发生在2015年6月。

  伴随“为民办实事”街巷改造项目全面完工,耿大爷和老邻居们脚下的路,走得踏实了、也亮堂了。

  “改造的时候我天天盯着呢,这可是政府给我们办的民心工程!”耿大爷翘起大拇指,连连点赞。三个月的改造时间,施工队就在自己家楼下,耿大爷成了北兴巷改造的“监工”。老百姓眼皮底下的民心工程,马虎不得。几排平房的下水不在改造之内,看着住在平房里的老人们饱受上下水堵塞之苦,施工队顺带着也帮忙做了改造。

  改了上下水、重新做了排水、改造了路灯……3个月后,老巷焕然一新。北兴巷北接北桥东巷、南临北京路,西接中山北街,东通清和北街。北兴巷改造路段不足200米,却串联着银川多个老旧小区及重要街道,6个小区的1000多户居民直接受益。改造一条小街巷,解决了一大片老旧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一些途径清和北街的市民都愿意从北兴巷穿到中山北街,分流了部分交通压力,也促进了城市交通微循环。

  惠民:步行生活改到百姓家门口

  “生意不行啦!”兴庆区双瑞巷内的停车场里,老板拓旭民连连摇头。

  生意为何不好?拓旭民说是因为走路的人多了,开车的人少了。

  双瑞巷是2015年政府“为民办实事”街巷改造项目之一。改造后,巷子两头的人行道变宽了,拓旭民告诉记者:“巷子两边拓出了5米宽的人行道。”这一变化,让周围的居民爱上了步行出门。住在太阳都市花园的高哲对记者说:“遇上好天气,出门走走真舒服!”高哲的车停在单位小院里已有一个多月,步行上下班成了他最大的乐趣。原来高哲都将车停进拓旭民的停车场,一个月停车费就得150元。“现在这笔钱省了,走走更健康。

  “前两年路没修这么宽,没地方停车,我这儿生意特别好,现在不行了。”拓旭民摇着头感慨道。无奈之下,拓旭民利用闲余空地搞起了汽车钣金喷漆生意,偶尔来一两单生意也能弥补点亏损。生意虽然亏着,但拓旭民还是觉得,修路是造福百姓的事儿,私家车占用人行道是不文明的事儿,“交警能来整治整治不?”拓旭民对记者说。

  双瑞巷北接海宝路,南抵英才巷,西临宝丰巷,东临中山北街。每逢银川二中上下学期间,双瑞巷附近人车混杂,交通压力特别大。自街巷改造后,打破了人车混杂的局面,也保证了学生们上下学的安全出行。

  今年5月,银川市编制了《宁夏银川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及示范项目建设导引规划》。按照规划,步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交通系统、绿道系统交织的人车和谐共存、绿道骑行引领的舒适城市将逐渐走近百姓身边。小街巷作为城市重要的微循环,为步行交通系统建设打下了基础。在银川,逐渐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将让更多的市民加入到绿色出行的队伍中来。

  拓旭民如今正谋划着新的投资方向,“自行车销售、户外用品推广、汽车维修,这些生意顺应交通环境的发展,生意不会差到哪儿去。

  利民:人性化改造暖到百姓生活里

  “铺了新盲道,摊位不敢乱摆了,乱摆有人查呢!”北塔巷早市上的水果小贩罗永涛认真整理着新拉来的桔子。自从北塔巷改造后,罗永涛的水果摊从来都是摆在规定好的位置,一到9:30立马收摊。

  “下雨天路好走了,来了客户我们脸上也有面子了。”宁夏大西农种子有限公司在北塔巷开了十多年了,该公司员工无不对巷道改造表示满意。

  在2015年改造前,北塔巷还是一条让私家车最头疼的“疤脸”路。

  “北边那个大坑摔过不少人,下雨也栽过不少人。”这次一改造,路上坑坑洼洼那些“疤脸”一样的伤痕,统统消失了。说起改造前后最大的变化,海宝市民服务站站长张艳宁满意地说了三个字:“人性化!

  在这之前,商贩随意将车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现象随处可见。考虑到小街巷改造的人性化要求,施工方特意在改造中重新铺设了盲道砖。

  张艳宁说:“盲道一铺,商贩也不好再把车子摆上台阶,统一停放在规定地点。”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盲人的出行需求,也无形中规范了小商贩的经营。小商贩罗永涛说,自从街巷改造后,摊位进行了重新归置,他与沿街的工商户关系和谐了,埋怨声少了,自己生意也好做了。住在附近的盲人马阿燕对此感慨颇深:“小街巷改造重新铺盲道,真是贴心事儿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另一边,商户们也有着同样的感慨。北塔巷里换新颜,客户来公司谈业务,商户觉得脸上有面了。北连上海路,南连北京路,东临进宁街,西临凤凰街,北塔巷的人性化改造,让“疤脸”路由北向南笔直平坦,成了企业的“财运路”。

  北塔巷周围毗邻多个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优先考虑改善小街巷、改善城市微循环,这是银川市政府在2015年为提高居民出行环境、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交上的答卷。张艳宁说:“为老百姓出行的切身利益考虑,就是人性化改造。”在北塔巷,道牙比以往低,坡角全部都改成了斜面,方便车辆上下停放。为商贩摆摊省一把力、为企业营销亮出面子、为盲人出行铺平道路,道路改造的细微温情已经悄悄走入百姓身边。

  为民:民生工程改到细微末节处

  银川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任强,多年来一直奋战于小街巷改造的一线。说起2015年改造,任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全市十条改造小街巷,最长的约600米,最短的近200米,围绕老旧小区、安置区开展改造,这一条条铺进百姓家门口的巷子,任强均参与了建设改造。头一年12月底,开始从三区政府及各街道办征集改造意见;1月上旬,开始公示改造的街巷名称,对有争议的街巷重新筛选公示;3月组织开工建设,年底要完成所有改造项目,并达到交付使用水平……这是小街巷改造的时间流水账,任强和同事们背了一年又一年,每到年底全线交工,任强便如释重负。

  “小街巷改造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沟通一定要做好。”任强对此感受深刻,群众来信来访、微信留言、电话投诉,一件都不能小视。从这些渠道征集百姓意见,倾听民声,小街巷改造的红利才能切实落到百姓身上。

  世纪幼儿园每到下班时间拥挤不堪,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了家长心头的烦心事儿。“接送孩子不愁啦!”市民李淑英告诉记者,现在接孩子停车不是难事儿了。世纪幼儿园北侧巷改造后,新增了多个停车泊位,停靠车辆有了着落,周围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我们家下水离主管道不远,能不能也并到主管上,你们一起给改改吧。”建业巷的居民冯德志一直盼望着改造。改到自家门口,却不在改造范围内。通过多方沟通,施工队帮着冯德志家改了下水。

  任强在这其中,不单单是项目管理者,更是一位沟通者。根据实际情况,以百姓合理需求为核心适时调整工程方案,任强奔波于电力、电信、规划等多个部门,他更像一位百姓的“传声筒”。正是这一遍又一遍的沟通商讨,让李淑英和冯德志的需求在小街巷改造中均得到回应。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所有的工作都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改善百姓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任强对此坚定不已。

  2003年以来,银川市已先后完成了150余条小街巷的改造任务。今年,双瑞巷、世纪幼儿园北侧巷、北兴巷、建业巷、兴源巷、金城巷、北塔巷等在内的十条小街巷分批进行了改造。给水、排水、道路、路灯等市政设施均做了改观。

  为了保证树框耐久性,今年的小街巷改造采用了花岗岩材料设计;为了加强排水性能,雨水井篦采用复合材料;提高沥青路面的稳定性、耐久性、防反射裂缝和抗冲击强度,部分街巷采用了温拌沥青。“既要保证材质耐用,又要保证少花钱。”任强称,这几年的小街巷改造越发注重施工材料的查验,百姓眼皮底下的民生工程,马虎不得。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好名声。”任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