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这群生命的守护者致敬

09.11.2017  01:16

  有一个群体,被称为“最美逆行者”,我们在救灾现场看到的是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背影,沾满汗水的面庞,和救援成功后露出的笑脸。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最美逆行者—— 消防员。

   想拿枪,却拿起了水枪

  清晨6点15,此时的银川,还处在一片寂静之中。伴随着一声口哨,贺兰县消防大队德胜中队的消防队员们起床了。吹口哨的叫刘同兴,他是今天的值班班长,今年是25岁的刘同兴当消防兵的第六个年头,说起当消防兵,刘同兴觉得这是阴差阳错造就的。上高中的刘同兴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叫做《我是特种兵》的电视剧,当时就被电视剧中野战兵奋勇杀敌的勇猛劲儿感染了,一心想着高中毕业就入伍参军,当一名特种兵。然而,阴差阳错,入伍后刘同兴并没能如愿,转而做了消防兵。做消防兵的第一年,刘同兴的思想波动很大,他对记者说,“我是想拿枪呢,可没想天天拿着水枪”,这与刘同兴当初一心只想当兵的初衷产生了很大的反差。

   没有害怕,但会后怕

  当消防兵的第2年,刘同兴开始参与各种火场救援、车祸救援、地震救援,他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在一次次的救援行动中,生命的脆弱和生命力的强大都让刘同兴越来越有使命感,他慢慢认识到这份职业的神圣之处。“每次救援救出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有成就感、自豪感,因为我是在做人民需要我的事情”,刘同兴说。

  谈起刘同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援行动,他脸上有着藏不住的欣慰和骄傲。一个有100余罐煤气罐和氧气罐的小厂房因爆炸引发火灾,厂房内的工作人员被火困在厂房内,情况危急。赶到火场时,刘同兴和队友们发现,现场随时可能发生二次爆炸,职业赋予他们的使命感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冲进了火场,在营救被困人员的同时,他们一次次进出火场,将进行过冷却处置的煤气罐一个个的抱出火场。最终,经过队员们的合力救援,现场人员无一伤亡。当记者问起在这6年里近3千次的救援行动中,他是否害怕过时,他说,“没有害怕,但会后怕,危急的情况下脑子里只想着赶紧灭火救人”。

   做的事情很有意义,爱上这份工作

  18岁入伍,19岁做消防兵。6年中,这份神圣职业带给刘同兴的不仅是成就感和自豪感,还有身上越发强烈的责任感。2012年,刘同兴通过自学考试考上了南京士官学校的装备应用及管理专业。现在,他是中队里唯一一名装备技师,管理着中队里多达上百种的救援工具、车配装备。他对记者讲,救援装备是实施成功救援的一个基础,如果装备出现问题,就会耽误救援时间。在每天早上交班的半个小时里,他都要把救援车里里外外的救援设施挨个打开试用,确保每一个设备都能够正常使用。“设备必须每天检查,一旦到现场急着救人发现设备出问题,那真是让人又气又急”,刘同兴说到。

  在贺兰县消防大队德胜中队里,像刘同兴这样的90后消防员很多。生活中,他们有着年轻一代的的朝气和乐观。但当警铃响起的那一刻,他们勇敢而坚毅,义无反顾地冲向火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最美的背影。

  记者 朱红杰 李学精 见习记者 马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