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再次无缘茅奖

19.08.2015  10:16

  8月16号下午,每四年评选一次的茅盾文学奖公布了新一届的获奖名单。五部获奖作品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细心的读者发现,80后作家依然无缘上榜。

  81岁的王蒙获奖,80后作家无一人获奖,有人问茅奖是否成了“老人奖”?有人问茅奖和诺奖的评奖标准越靠越近,是否变成了终身成就奖?还有人问获得茅奖的作品是否能获得读者的青睐?曾经连续三届担任茅奖评委的著名学者陈晓明说,与诺奖类似,茅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终身成就奖,奖励的是作家在一个较大时间跨度内的贡献。他觉得这样是对文学的一种尊重。另一位评委杨庆祥是众多评委中唯一的80后评委,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认同陈晓明的观点,他说,评选茅盾文学奖应该知道这不仅是一部好作品,同时是一位好作家,当然类似诺奖这种“颁给文学方面创作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也可以说适合任何一类评奖。杨庆祥说,80后作家从未进入提名环节,本届参评的也有几位80后作家,比如笛安的作品进入比较靠前的名次,引起评委的兴趣,他们讨论后还是觉得有明显的缺陷,对细节处理不符合逻辑,对历史背景过于简单化。“我之所以对年轻一代的写作不满意,因为他们的写作目前还是过于自我化。”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宋强说,按照他们这么几十年的经验,茅盾文学奖对作品销量的拉动作用很大,从销售方面反映,读者愿意买茅奖的账。“我们茅盾文学奖获奖全集丛书的销量一直很好,陈忠实的《白鹿原》和阿来的《尘埃落定》的销量是最好的。茅奖并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也给一些不知道如何评判好书的普通读者,提供给了一个购书的参考标准。但很多没有获奖的同样优秀,比如余华的作品。 (据人民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