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杭州老知青 走咧走咧回宁夏

22.03.2016  09:38

  半个世纪前,1011名风华正茂的杭州知青来到宁夏插队。

  黄河岸边,六盘山下,留下了他们建设宁夏的足迹。宁夏人民的养育之恩和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让他们魂牵梦绕。

  如今,104名古稀之年的杭州老知青,怀着对塞上山川的感恩怀念,自发编排一台节目“情系宁夏川”,准备来宁演出。

  跨越山河,穿越时空,他们再度归来。

   礼物

  兰州铁路局银川客运段杭州车队的工作人员最近特别忙。得知杭州赴宁老知青艺术团将乘坐“丝路驿站银川号”品牌列车来宁演出,车队全员提前一周就忙开了。

  排演文艺节目、制作欢迎条幅、寻找知青老照片,大家都想在车上为重归宁夏的老知青们送上一份礼。

  杭州车队跑一趟车来回4天,为了准备迎接老知青的节目,乘务员们不辞辛苦,抓紧业余时间排演,常常头天晚上排练到半夜,第二天再赶早跑车,但一周下来,没一个人掉队。“虽然很多乘务员都是90后,没经历过知青时代,但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是一份光荣。”列车长王丹说。

  3月17日,银川客运段组织了欢迎仪式。汽笛声响起,“银川号”满载着祝福驶出车站。“这些老前辈为建设宁夏付出了最美的青春岁月,我们要通过品牌列车的优质服务,让他们感受崭新开放的宁夏。”银川客运段段长王大林说。

   欢聚

  3月19日一早,100多名老知青聚集在杭州火车站前。当年的青春伙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再次聚首,老人们一次次拥抱,一次次热泪盈眶。

  “看,银川!”人群中一声欢呼,让老知青们再次惊喜。“银川号”车长王丹举着欢迎牌来引导老知青们上车。当看到“银川号”几个大字时,老知青们纷纷上前合影。“真没想到,宁夏亲人专门来迎接我们了,看到‘银川’这两个字,感觉就像到家了!”沈萌老人激动地说。

  由乘务员们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让老人们倍感惊喜。开场曲目《走咧走咧去宁夏》一下点燃了车厢里的激情,老人们伴着欢快的节奏,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

  现年69岁的余世英老人,1968年到固原县什子公社插队,当了10年宁夏人。乘务员动听的歌声感染了他,他即兴献上一首花儿:“隔山不远隔河远,隔了个梁梁叫不传。”虽然离宁多年,但他的固原话依旧地道。“这是我的第二乡音,当年生产队的车把式没少教我唱宁夏花儿,这是一辈子忘不了的歌。”余世英说。

  唱着、跳着,一张张老照片,一首首老歌谣,老人们把酒言欢,忆苦思甜。满载欢笑和歌声的列车飞驰过华东华北,车窗外的油绿明艳逐渐被西北的黄土田野代替,回家的脚步越来越近。

   回忆

  1965年9月7日,在杭州火车站前。第一批赴宁杭州知青乘坐的列车即将开动。站台上送别的人群依依不舍,车厢里600多名年轻人怀着憧憬和忐忑奔向宁夏。

  “当时没有直达宁夏的火车,要转道兰州到宁夏。火车整整走了五天四夜。车到宁夏,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多少绿色,只有茫茫戈壁和荒山。”知青艺术团组织者王小如回忆。虽然条件艰苦,但知青们并不畏缩,心怀着建设祖国边疆的理想,杭州知青很快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他们大部分被分到永宁县杨和、胜利、增岗、李俊4个公社,在黄河边建设新家园。

  “宁夏人朴实厚道,当年我们这些学生刚来,什么农活都不会,老乡们就手把手地教。每年青黄不接时,老乡们总把家里的粮食、土豆分给知青们。”王小如的话引得老人们频频点头。

  “宁夏的干部群众很少有欺侮批斗知青的,宁夏这块土地哺育出我们健康成长。”66岁的沈萌指着一张旧照片说。照片里,16岁的她正在低头看书。当年她是知青里最年轻的一个。

  “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留在了宁夏,我们骨子里烙上了宁夏印记。”70岁的蒋小鸣在宁夏生活近20年,儿女都出生在宁夏。“我的孩子是喝黄河水、吃滩羊奶长大的,到现在他们还总惦记宁夏的土豆呢。”

  老人们纷纷讲起自己的宁夏故事,一张张难忘的宁夏面孔让老人们在回忆里红了眼眶。

  3月20日晚,列车准时到达银川。再次踏上宁夏的土地,不少老人念叨着“到家了,到家了。”站台上前来迎接的故交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让老知青们的欢笑声在银川车站久久回荡。(记者 和牧川)

银川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记者2月9日从宁夏机场公司获悉,文化厅
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目标。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