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之石嘴山篇

22.09.2015  09:26

  原题为: 转型发展没有完成时——宁夏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之石嘴山篇

  一路向北。

  从“生态固原”到“沙漠水城”,从“水韵吴忠”到“活力宁东”,一座座现代新城跃动着发展的脉搏,一个个重点项目积蓄起发展的后劲。

  9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自治区主席刘慧率全区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代表走进山水园林之城——石嘴山。

  自治区领导齐同生、蔡国英、陈绪国、徐广国、张超超、马廷礼、马三刚、郝林海、白雪山、马力、李彦凯、李定达参加石嘴山市的观摩和汇报点评会。

  石嘴山,因煤而生,又为煤而困。

  在经历了资源枯竭的阵痛之后,石嘴山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一)

  九月下旬的石嘴山,已有些许凉意。

  惠农区申银特钢循环经济项目生产基地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作为石嘴山市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产业带动力最强的项目,申银特钢计划总投资110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近7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钢坯350万吨、成品钢材350万吨的生产能力。

  园区内纵横交错的管廊引起大家的注意。据介绍,这些如网状的管廊可将生产设备产生的余热输往电站,最终形成闭合循环产业链。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实现物流量1500万吨,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李建华、刘慧希望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从3月份开始引进到一期投入生产,仅用了不到两百天时间。”在大武口恒达30万锭纺纱项目现场,与会代表为项目建设的高效率倍感振奋。

  该项目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主要生产各类棉花及人造纤维纺纱线,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形成30万锭纺纱规模,年产各种纱线3.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恒达纺织的落户,填补了石嘴山纺织产业空白,结束了该市没有轻工业的历史,对优化产业结构起到示范作用。

  走进一期纺织车间,代表们实地了解生产工艺、销售市场等情况。李建华叮嘱企业负责人,要利用好政策、土地、劳动力等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与园区实现蒸汽等原料的联产联用,将企业做大做强。

  曾经“倚能依重”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有轻有重”转型。“”是新生的、填补产业空白的“”;重也不是过去的“”,而是转型升级、产业链延长之后的重。

  从比头发丝还细的电缆到联通高压电塔的大型电缆,作为国内电缆行业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中利科技集团以拥有1500多项国家专利而居“全国自主创新十强”。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