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增双减”提升银川市民幸福感

17.05.2016  13:51
          大新镇大新村积极争取银川市“双增”项目扶持资金,复耕闲置土地,种植的金叶榆今年长势喜人。

          为破解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去年4月1日,我市召开“双增双减”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打响“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减少群体性信访事件、减少刑事(治安)案件增幅”攻坚战。一年过去了,兴旺村、杨家寨村等一批“空壳村”脱了壳,群体性信访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增幅实现了“双下降”,不仅富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拉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把脉会诊空壳村因地制宜补短板

          2014年,银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破万元,增速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快0.9%,但102个空壳村的存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落”的目标尚存差距。村兴民富,集体经济就是一个村子的“财库”,村集体经济实力越雄厚,越有条件为群众办事,越有发展后劲。于是,我市将“空壳村”“上访村”“债务村”等列入相对后进基层党组织,给每村选派一名优秀党员干部挂职任第一书记,为“后进村”把脉会诊“贫血病”,做到问题不解决,关系不脱钩。

            第一书记朱更生来到郝家桥镇兴旺村后,为该村申报了2015年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自治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及节水灌溉项目;第一书记王洪勇来到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后,争取到近亿元项目资金,实施了福宁村和德龙酒业近3万亩葡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改造了闽宁镇一、二、三级扬水泵站,解决了4万亩农田灌溉难问题;来自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的第一书记楼惠训来到贺兰县后,带来了花园村在村级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据了解,全市共选派了218名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社区)第一书记,其中村(社区)第一书记181名,驻村工作队员37名。

          为帮助空壳村“脱壳”,我市除了为其“选才”,更想方设法为其“聚财”。灵武市崇兴镇中渠村原本捉襟见肘,别提拿钱帮百姓办事了。“双增双减”专项行动后,该村申报资金扶持类项目,购买了4台拖拉机,承包出去后,每年有13万元的收入。据了解,我市设立扶持专项资金,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扶持”的原则,采取项目化管理运作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共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扶持了50个“空壳村”、“薄弱村”,实施发展集体经济项目34个,如兴庆区月牙湖乡、永宁县李俊镇许桥村和侯寨村等地的特色设施农业,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的肉牛养殖场,兴庆区通贵乡通北村、掌政镇永南村等地的生态观光园等。

          此外,我市还委托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心,以10倍的放大比例,建立村集体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基金2000万元,采取政府贴息的办法,让有一定集体经济积累的村持续发展。目前,已发放贴息贷款近1900万元,培育和发展兴庆区塔桥顺民蔬菜花卉合作社、永宁县上河村苗木花卉专业公司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50多个,为村集体创收600多万元。此外,我市还通过股权(债权)投资,让有一定特色产业优势的村做大做强。目前,协调永宁县闽宁镇、望远镇,西夏区兴泾镇下辖的13个村,实施草蓄养殖、肉牛养殖、花卉苗木项目,捆绑带动了13村脱壳。

          农村共富联合体鼓起农民钱袋子

          只有钱袋子鼓了,农民的生活才能提质。然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低、增收渠道少、生产规模小等却是农民创收的短板。于是,我市培育打造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共富联合体,加强涉农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致富带头人与群众间的合作。

            去年9月,兴庆区掌政镇杨家寨村建成了双孢菇示范基地,通过村集体经济出租的方式,带动周边500余户群众从事相关产业的生产。今年该村与新华百货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基地采摘的蘑菇将直接进入新华百货连锁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我市支持村级党组织与涉农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建立原料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开展“产加销”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以企带村、以村带企,共同发展。据了解,目前昊王米业等60多家企业与40多个村建立了合作关系。

            除了村企互动,在我市农村共富联合体还有很多种。比如,还有推动产业化经营的村社联营。简单说来,就是说推行“支部+合作社(协会)+基地+社(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市场化引领,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培育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600多个,带动了18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再比如,村村联合,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目前,已在设施温棚、花卉栽植等产业上组建了多个村党组织参与的产业发展联合体,与“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浙江第一村”花园村跨省建立了合作帮带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先富带后富,以西夏区华西村为例,该村已建立了党员致富带头人帮带贫困户长效机制,目前党员致富带头人帮带贫困户已成为长效机制。

          除培育打造了多种形式的农村共富体外,为帮助农民增收,我市始终围绕“精挑细选、精耕细作、打造精品”发展“三精”农业,积极探索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培养农村电商。据了解,近3年来,我市农业增加值一直保持在5%以上,累计流转土地52万亩,转移就业近4万人,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5年保持12%以上增幅,去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2.3亿元。

          集中排查化矛盾群防群治促双减

          去年,在全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中,我市位列22位。据市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市、县(市)区两级共受理来信来访总量批次下降4.5%,人次下降4.3%。到市政府集体上访人次下降17.1%,到自治区政府上访人次下降73%。八类主要刑事案件704起,同比下降13.6%,受理治安案件17519起,同比下降4.3%。然而,群体性信访事件、刑事(治安)案件的“双下降”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为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我市集中开展了“两排查”活动,排查出了116个容易引发信访、群体性事件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长期积累的重信重访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辖区领导包案、涉案单位主调、司法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把问题有效化解在基层。建立了党政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按照“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思路,重点治理征地拆迁安置、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信访突出问题。定期开展市领导和部门主要领导共同接访、联合接访和带案下访为主要内容的“信访开放日”活动,市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天、县(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天、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周至少1天到接访场所接待群众来访。在乡镇,则推行“文建明”工作法和村级组织“三重一大”事务“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每月固定1天作为村级组织“民主议政日”,组织党员群众参与重大事项讨论决策,确保民主议事常态化长效化。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立体化巡防格局,据了解,在车站、商圈、市民大厅等6个人员密集场所,我市分组驻警备勤,对重点要害区域强化联勤武装巡逻,构建了5分钟快速出警圈。为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后能够快速处置,我市实施巡处一体化,将三区巡防网格由13个细化到25个。此外,市财政投入7000余万元,启动扁平化可视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使接处警直接指挥到巡防车、摩托车及单兵。与此同时,我市以社区网格为依托,建立完善了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的巡防机制。

(银川日报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