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彭阳县“三融合、三提升”模式促进优质牧草产业提质增效等三则

04.05.2017  08:51

  彭阳县“三融合、三提升”模式

  促进优质牧草产业提质增效

  彭阳县探索培育牧草产业“三融合、三提升”模式,采取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引领带动,建立了“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全程机械化收割服务队、订单收购统一贮存、分等分级加工、统一质量检测、质量追溯体系、统一品牌销售”全产业链的运行机制,推动不同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带动种草户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是产加销紧密融合,提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以自建的基地为基础,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利用耕地规模化种植优质紫花苜蓿,通过合作经营、订单收购、代收代管等企农联合的方式,统一组织实施,农户全程参与管理。紫花苜蓿产品由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订单收购,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田间管理由技术部门统一指导,经营主体和基地农户统一实施田间管理技术,提升了紫花苜蓿基地效益融合发展水平。

  二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苜蓿收割机械由经营主体购置,按照机型财政给予补贴,由技术部门实行统一指导和管理,成立联合机械收割服务队,采取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模式,签订为期3年的服务合同,合同期内不得处置购置的机械,对示范基地内的苜蓿开展适时刈割,只收取燃油、人工、机械保养费用,并对基地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刈割,有效带动贫困户种草脱贫致富。

  三是种养一体化融合,提升优质牧草转化率。对现有的紫花苜蓿基地采取区域分块的方式,对接牧草加工收购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等就地转化利用,由农户与机械化收割服务组织签订收割合同,牧草加工收购企业与农户开展订单收购,由牧草加工收购企业与养殖企业签订加工销售合同,按照养殖企业要求,加工销售紫花苜蓿产品,加大苜蓿产品就地转换力度,减少运输成本。同时,大力推广牧草调制技术,带动养殖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延伸产业链条。

  中宁县拓宽领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近年来,中宁县不断提升休闲农业档次和品位,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把旅游元素融入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国盛、功夫驴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新建渠口铁桶堡葡萄农庄、新堡红欣源农庄等休闲农庄2家,鼓励大地公司、鑫阳公司、中杞公司、森达合作社在恩和镇红梧新村、大战场镇宽口井村、鸣沙镇五道渠村建设特色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枸杞示范基地5000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休闲农业场所26家,开发休闲旅游系列农产品10余种,年接待游客8.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0.36亿元。 这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拓宽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宁“枸杞文化小镇”获首批

  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近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宁波市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首批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中国文化发展指数暨城市时尚指数发布会上公示并授牌。宁夏中宁县中杞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枸杞文化小镇”在首批11家获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中排名第一。

  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西促会起源地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起源地文化传播中心、起源地城市规划设计院的研究与实践基地,是针对全国范围内在起源地文化产业方面作出巨大成果和贡献,积极参与中国起源地的各项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给予的荣誉鼓励,示范基地每年评定两批,每三年审核一次。可享受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的各项优惠待遇及项目申报;可以优先获得人才、资金、政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