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发展路上“一枝一叶总关情”

14.12.2015  09:45
中共原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房正纶接受宁夏新闻网记者采访。

  秦汉萧关、安西王府、原州古城、须弥山石窟……历史上的原州,曾经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印证着古丝绸之路上的传奇。

  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古老的原州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打好扶贫攻坚战,打造宁南山区统筹城乡示范区、产业聚集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民族团结和谐区的宏伟目标,昭示着这里的46万多群众的壮志雄心。

  长久以来,一个“”字,是压在原州区干部群众心头最大的负担,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之一,原州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三西”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截至2014年底,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还有贫困人口2.87万户10.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1.3%。快速有效推进扶贫攻坚,确保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无疑是摆在原州区委、政府“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

原州区内的古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攻坚克难稳增长,千方百计惠民生”,是中共原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房正纶对原州区“十二五”时期工作的精炼概括。“十二五”期间,原州区以项目促发展,累计落实各类项目610项,总投资32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年均增长28.5%。时间指向2015年末,在十二五即将收官之际,原州区以超常的速度和效率,完成了这承前启后关键之年的关键目标:3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7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5个百分点。

  回看原州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既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原州”的大定位,大布局,大成果,也有一个学生娃娃都不能少,“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关怀,那些能够唤起老百姓共鸣的,得到群众认可的政策和举措,才是区委、区政府认为可以落地的关键。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扶贫先扶智,教育路上一个娃娃也不能少

  “我漫步校园,思绪万千,浮想联翩,长夜不能寐。有苦,有泪,有乐,也有甜。人生沧桑,三十八年教学弹指一挥间,现如今,虽然诺大的校园里只有一个孩子,但他也要像我曾培养过的成百上千的孩子一样,展开理想的翅膀,飞向社会,飞向生活,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位山村教师在他的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他叫王如强,是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刘沟小学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两年前,宁夏新闻网记者曾经采访过他,那个时候,刘沟小学只有他和两名学生,今年一月,记者再次到刘沟小学采访,王老师依然还在,只是当初的两名学生成了一名。一个学校、一位老师、一名学生,这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即便这样,王如强老师还是坚守在三尺讲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耐心教导着这唯一的学生。在王老师心中,只有一个个孩子最终靠知识走出大山,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才是让他最欣慰的事情。

  脱贫,不仅仅是生活和收入上的脱贫,更关键的是知识的脱贫。“教育是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的最根本因素,抓好基础教育才会从根本上解决长期贫困的问题。”谈到教育扶贫的问题,房正纶语重心长。

农村发展越来越好。

  近年来,原州区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牢固树立“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十二五”时期,原州区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积极努力推进教育扶贫,努力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了改善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政府持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累计投资近6亿元,加固校舍1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校舍25.8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新增园位1800余位,大力改善了原州区市民“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原州区还加强师资力量,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在不断改进教育软硬件的同时,原州区努力落实惠民政策,为了让贫家子弟能够圆了大学梦,不断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体系,实现了原州区籍二本以上大学生新生资助全覆盖;实施“三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万多人次。

  几年来,在原州区的各个山乡小学,早餐有热乎乎的煮鸡蛋,营养丰富的午餐取代了过去的冷水就馍馍,孩子们的幸福写在脸上。去年入冬前,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在冬季能吃上新鲜、质优、价廉的蔬菜,原州区自筹资金260万元,在张易中学、三营中学、中河小学、三营镇中心小学等20所农村中小学新建返季节储藏菜窖20口,名为“金窖”工程。

绿色越来越多。

   力推金融扶贫,“输血”变“造血”成效明显

  在餐饮业比较发达的原州区,有一家餐厅每天顾客络绎不绝,是什么让这家餐厅如此火爆?答案就是这家餐厅推行的“绿色、环保、原生态”的理念。餐厅老板余建中是原州区清河镇寇庄村人,80后的他偶然听说创业担保小额无息贷款的事,于是通过创业担保小额无息贷款项目贷了30万元,建起了自己的养殖基地。目前,余建中已经是拥有100亩地和2000多只羊的养殖大户,因为有了养殖业做基础,他萌生了开餐厅的想法。在餐厅如林的原州区,余建中有自己的特色牌,那就是紧扣食品安全的“绿色健康”。他的餐厅所用的食材基本都来自他的养殖场和园子,包括炒菜用的胡麻油都是他自种自榨。正因为符合如今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余建中的餐厅一炮而红,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余建中通过金融扶贫项目,不仅自己当上了老板,还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随着扶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扶贫模式正在由过去的“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金融扶贫,成为原州区开展扶贫工作最有力的抓手。“越是贫穷的地方,金融扶贫越重要”,原州区区长房正纶说。

  针对农村金融信贷“门槛高、期限短、额度低、规模小、利息高”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采用“1+3+X”金融扶贫模式,建立政府担保基金,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农村黄河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合作,扩大金融扶贫规模,由地方财政向金融企业投入信贷风险基金,撬动银行按照不低于1:10的放贷比例,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创业贷款。同时,与每户建立产业发展信贷需求卡,通过互助资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项目,集中向贫困户提供2-3万元的贴息贷款,并与金融部门对接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高楼拔地而起。

   特色产业“给力”,因地制宜带动全面发展

  十二五期间,原州区致力于产业聚集核心区的打造,并坚持以特色产业带动扶贫,取得了良好收效。在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上,冷凉蔬菜是老百姓重要的发展渠道,产品大部分销往香港、西安等地,销路顺畅,效益显著。“如今小蔬菜变成了致富的大产业”,谈到百姓靠冷凉蔬菜走上致富路,房正纶很是高兴。

  几年来,原州区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在县域内东部旱塬地区重点实施“53211” (每个贫困户养5头牛或30只羊,种20亩牧草,稳定输出1名技能型劳动力,力争家庭年人均收入1万元)产业扶贫计划,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在南部半阴湿地区发展马铃薯种薯、中药材等种植业;在北部河谷川道区发展枸杞、冷凉蔬菜等特色产业。采取引进龙头企业的方式,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帮助贫困户发展养鸡、养长毛兔等特色养殖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36个产业扶贫示范村、1860户产业扶贫示范户,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以上。

  地处宁南黄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的原州区,自然气候条件极为适合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设施蔬菜园区和露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形成了以清水河河谷川道区为轴线的生态型冷凉蔬菜产业带。目前,原州区建有31个设施农业园区、3个万亩和6个千亩示范基地、5个永久性蔬菜基地,种植蔬菜35万亩,年产各类蔬菜10.6亿公斤。

  房正纶告诉记者,“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产业发展不在多,关键在精,原州区不大,如果能够做强做好一个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都会有强劲的推动作用。所以产业的选择,发展,培育,非常重要。”除了发展冷凉蔬菜产业链,原州区还坚持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和休闲生态旅游产业,目前,华夏航空已开通固原至重庆,上海,北京等多条航线,不仅打开了固原走向全国的通道,也让山区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围绕地域资源,原州区对须弥山必经之路的黄铎堡集镇建筑进行整体仿明清改造,对黄铎堡古城进行抢救性保护开发,在旅游专线道路两侧建成景观林绿化带,形成了三营到须弥山12公里长200米宽的绿色经济产业带和旅游产业带。如今的黄铎堡镇,街道两旁新建的二层汉唐风格商住楼独具韵味,逐渐引起游人关注。位于黄铎堡镇西侧的南城村毛家台子,依托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农家乐和手工艺制作成为这里的招牌,现在这里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经营收入数十万元。

房子越建越漂亮,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守住绿水青山,生态宜居家园得民心

  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到原州区,你都会惊讶这里的变化。走进原州区张易镇上马泉村,旧瓦房、夯土院墙已踪迹难寻,红瓦房、砖院墙、瓷砖贴面,宽敞明亮的居住条件令人羡慕。水泥硬化的村道再也不怕下雨下雪,新修的广场上健身器材一点不次于城里的高档小区。

  十二五这五年,原州区紧紧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家园”的建设步伐。

  2015年,原州区加速了黄铎堡、三营等小城镇的提质扩容、完善功能、优化管理,增强承载辐射能力,让老百姓有了生存发展的新依靠。高标准完成了头营马店、彭堡河东等4个美丽村庄建设,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使小城镇和美丽村庄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2015年,随着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共有10.6万名群众告别饮水难,其中85%用上了自来水。原州区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多年来,河川乡、张易镇等23处居住条件差的群众一直靠集雨水窖吃水,或到供水点拉水,用水非常不便。为解决这些群众的吃水难,从2011年开始,原州区累计投入7860万元,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1处,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从拉水,吃窖水到现在的洗衣、做饭只需要拧开水龙头,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城市规划更加完善。

   十三五”,多措并举打好最后扶贫攻坚战

  有了“十二五”这扎扎实实的五年做基础,原州区的“十三五”规划必将圆满完成。对于此,原州区区长房正纶信心满满。

城市夜色更加迷人。

  十三五,原州区将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全局的总纲,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主题,把民生问题放到第一位,把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奋斗目标。继续推进以精准扶贫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推进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自治区百万人口扶贫攻坚工程,创新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机制,用好用活国家政策,集中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扶贫“1+21+153”规划,确保2018年7.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确保70个“整村推进”扶贫村全部销号。把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城镇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未来五年的四大突破口,明确了原州区的重点产业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文化旅游、新能源和现代物流”。将进一步优化空间战略布局,以自治区建设清水河产业走廊总体思路为根本依据,构建“一轴引领、核心先行、两翼协同、基点支撑、多区联动”的空间战略格局。围绕“生态”主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打造高端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布设“一区五园多小区”的工业园区格局,同时,打造宁南山区服务业聚集核心区,到2020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占GDP比重达50%以上。

  原州区采访结束之时,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落下。瑞雪兆丰年,期望即将步入“十三五”的原州区来年取得大发展。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