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协作探索隆德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新模式

28.05.2018  16:20
  托养+就业,他们有了第二个家

 闽隆福馨托创园是宁夏第一家县级残疾人托养创业服务中心,2017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当地医疗机构承接建院工作的方式托养重度肢体、智力等各类残疾人86人。

  两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区挂职干部多方筹措资金130万元,为托创园建设了闽宁扶贫车间、电商创业就业中心等创业就业基地,使托创园在做好托养服务的同时,为托养对象提供创就业机会。

  闽宁协作不断深化,给隆德贫困残疾人插上了圆梦的翅膀。

   电脑前的创业梦

  5月25日,坐在托创园的电脑前,张福兴变了一个人。不善言辞的他侃侃而谈,熟练操作各种软件,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扭头面对围坐身边的“学生”时,张福兴似乎才记起自己身体抱恙。因为强直性脊柱炎,他无法自如地转动脑袋,只能整个身子侧过来面对大家。

  2012年,张福兴病重,渐渐无法行动,但他并不向命运低头。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他开始钻研计算机代码和网页制作技巧,希望利用科技知识弥补行动不便的不足。

  “两年前,我和同是残疾人的隆德老乡杨杰相约到银川打工,为一家宁夏特产营销公司维护微信平台。公司运营不善,发不出工资。”回家后,张福兴和杨杰开始互联网创业,但两人联系了30多个商家,个个都说对电子商务没兴趣。

  无奈,两人到六盘山闽宁扶贫产业园的人造花厂工作。杨杰患小儿麻痹症,长时间坐在车间里没问题,张福兴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只能再次回家待业。

  2017年10月初,隆德县残联工作人员联系张福兴,转达了闽隆福馨托创园托养16岁到55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信息。一听托创园支持互联网创业,还能接受新技术培训,他立即收拾铺盖前往。

  “现在,我除了当学生,还带学生。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带着大家温习学过的电脑知识。”张福兴说,在中心吃住不花钱,有服务人员照顾饮食起居,带领大家做康复训练。

  “杨杰现在负责六盘山工业园区的微信平台运营,我俩聊过,还要找机会再创业。”张福兴说。

  依托当地工业园区建立的电商平台,托创园已解决20多名残疾人的创业就业问题。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有助于这批残疾人脱贫,也有助于他们的心理重建,为他们增添信心。

   生锈的“康复器材

  在托创园楼下,坐着轮椅的辛宝同带记者参观他丢弃的自制康复器材。

  几块铁板焊在一起做底座,两根横着的钢管下面焊着四根一米多高的钢管,与底座相连。自打辛宝同2013年因病无法站立后,他一直希望靠这个铁架子恢复行走能力。

  然而,希望渺茫。

  隆德县领导走访神林乡辛平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时知道了他的难处,把他家的情况告诉了隆德县残联的工作人员。

  前来调查的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辛宝同的父亲辛国斌也是残疾人,2015年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卧床不起。母亲曹玉兰在照顾丈夫和儿子之余种地、打工,为给家人治病借了30多万元债。

  去年,托创园正式投用后,为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准备了住家宿舍,辛宝同一家搬进了干净的新居。

  “托创园给辛宝同谋了份办公室的差事,每月1600元工资。中心设置无障碍通道和电梯,他办事畅行无阻。”曹玉兰拉着隆德县残联理事长彭云珠的手,眼眶湿润,“只要儿子心情好了,有事做了,我就有希望。

  “托创园有各种康复设施,我带来的铁架子再也用不上了,只能放在楼下生锈喽。”做好文秘工作之余,日渐乐观的辛宝同还学习网页制作、手工编织等技能。

  他坚信,只要坚持康复锻炼,有朝一日还能站起来。

  彭云珠告诉记者,宁夏现有46.2万残疾人,其中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有4.27万,根据我区改革创新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目标要求,隆德县残疾人“托养+辅助性就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正在全区推广。(记者 朱立杨)

   

附件:

宁夏为7至14周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新华社银川5月25日电(记者 赵倩)记者从宁夏新华网
2017年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残疾人联合会
闽宁两省区初步协商适时召开 闽宁扶贫协作第22次联席会议
  受自治区党委、政府委托,4月27日至28日,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