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的重要指示,推动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写在第72个世界红十字日

11.05.2019  01:50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指出:“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对于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谈一些体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精神传承的民族           战国时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面的道路又远又长,我将坚持不懈地去追求理想。《礼记•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人要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说,为了国家,我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一直到死为止。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并且勉励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有句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说:我们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说:“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意思是说,人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南宋诗人陆游身患重病还惦记“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意思是说,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没有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南宋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他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也要留一个好名声永载史册的民族气节。明代顾宪成有一句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提倡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所有这些老祖先的格言警句,都体现了厚重而浓烈的家国情怀。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得到绵延发展的精神血脉,像长江、黄河的水一样千年流淌、生生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接续奋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的革命奋斗中,锻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培育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活着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精神;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的雷锋精神。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代表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岁月,诠释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中国精神”,是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奇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许。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以及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红十字精神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         红十字精神是“人道、博爱、奉献”。人道,指做人的道理:即关爱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权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道即为“义”道,孟子:“仁,人之心也;义,人之道也”。仁者,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也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遇到难处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他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人道主义深入中国人内心的是基于另一个名词:革命的人道主义。这是相对于西方人道主义而提出的具有特定时代感的概念。毛泽东说过:“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曾经激励了无数卫生工作者奋不顾身,投身于捍卫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去。人道,也就成为了当前中国人心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博爱,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说的泛爱、仁爱、兼爱。要不分宗教民族,不分等级地位、穷人富人,关爱人民大众。古人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集中表达了兼容并包的精神,就是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宽容、大度、合理地对待人和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注重海纳百川的品德和修养,推崇以和为贵的处事之道,主张和而不同的合作精神。“天下大同”是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其核心要义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博爱的含义高度契合。奉献,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无私奉献给别人。我国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乐善好施、行善积德等。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而要多接济和救助更多的普通人,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该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该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与红十字会关爱“一老一少”等弱势群体的工作一脉相承。6H7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红十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致的、融合的,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致的,不能认为红十字是完全的外来文化,红十字运动在中华大地有着肥沃的土壤。弘扬红十字精神,不仅要讲“人道、博爱、奉献”,更要突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播红十字文化理念,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全一致。所以说,中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何将红十字精神融入推动事业发展中         红十字会的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守护“两个底线”:即守住生命的底线,保护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守住道德的底线,用红十字人的德行善举,播扬利他主义的幸福观,在全社会弘扬正气、传递友爱。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要守住红十字人的精神家园。我国历来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粮,孕育人的精神家园,决定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生活、精神本质;精神文化还具有赋予民族国家国魂、集体单位群魂、个体思想灵魂的社会属性。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他一旦形成,就会像一面旗帜,展示出强大的内生动力,能够把所有成员都团结在这面精神的旗帜下,真正发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作用;它能使我们产生一种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红十字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和平年代的灾区,他们都是在为别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宁在忙碌,没有自己的私利。他追求人类“真善美”的本性,站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这也决定了红十字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也预示着红十字事业一定会有光明广阔的发展前景。“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我们要增强红十字文化自信和行动定力,把红十字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提起来,把事业推起来。                       要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历览中华民族的先贤,历经千百年而名垂青史,为人们所怀念景仰,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之所难是我难,民之所忧是我忧。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在会见众议长菲科时说:“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红十字运动创立150多年来,之所以有191个国家和地区认同,1400万志愿者追随,也正是在于他跨越国界、种族和信仰,舍弃小我、融入大我、追求无我的价值理念,这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达到低等水平;如果制定了一个下等的目标,就可能什么目的也达不到。站的高才能看的远,这也正是我们要把那些科学家、院士和大国工匠作为我们学习榜样的原因。登高望远,见贤思齐。作为我们红十字人,就应该向中华民族的先贤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红十字运动的先驱看齐,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当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融入为人类社会造福当中。                       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强调:中国红十字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梁惠玲在改革推进会上指出:我们既要有“做功”,也要有“唱功”。无论是领导同志怎么讲,我理解有两层涵义:一是内强素质,二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首先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人道、博爱、奉献”,不能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入脑入心,体现在行动中。其次要有担当工作的能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外树形象,从国内来讲,就是要让人们知道红十字会是干什么的?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我们还准备要干什么?要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让更多的人认同红十字文化,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聚集到红十字旗帜下,更广泛地支持和参与人道公益事业。从国际来讲,就是整合各类资源,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厚的人道文化底蕴、朴素的慈善理念,来丰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内涵,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援助,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充分彰显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国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全面发展,党和政府有要求,人民群众有期待,红十字人有信心,红十字精神必将不断发扬光大,必将成为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