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在基层】朱玉国:把十九大精神与乡亲一起分享

03.11.2017  15:07

  “十九大报告里强调了,要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我觉得这个提法特别好。这些年婚丧嫁娶中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的现象,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做,但碍于人情面子,又不得不随大流。新时代了,我们不要再搞那一套了!

朱玉国与乡亲们一起分享参加十九大的情况。

  11月3日上午,在盐池县王乐井乡政府会议室,党的十九大代表、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正在为乡村干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记者注意到,朱玉国向大家宣讲十九大精神,不是对着报告“念本本”,而是将报告内容同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结合起来,有的放矢,通俗易懂,十分耐听。

  “朱支书讲的很实在,我是一百个赞成!”从20公里外赶来听宣讲的双疙瘩村村主任宁金成听完宣讲后感慨地说,现在农村在婚丧嫁娶方面确实存在着高额彩礼和铺张浪费的现象,按照当地习俗,嫁女儿要向男方收彩礼,至少8万元,这对于普通农民家庭来说确实是不小的经济负担。有的家庭为了聚媳妇欠了一屁股债,三五年都还不上,有的因此致贫。“提倡移风易俗,不仅可以卸掉村民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精神压力,深得民心。

朱玉国为乡村干部宣讲十九大精神。

  两个多小时的精彩宣讲结束了,朱玉国提着文件袋步履匆匆地走下讲台。当得知记者要采访他时,朱玉国笑着说:“我还有一场宣讲会要去讲,咱们得抓紧时间。”采访中朱玉国告诉记者,近期,他已经安排了40场宣讲会。为了准确传达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朱玉国回到村里,每天晚上都要根据次日的不同听众备好课,经常忙到十一二点才睡觉。“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我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去宣讲,必须有所侧重,必须将听众最关心的问题拎出来、讲清楚。

  朱玉国这几天有多忙,他的妻子牛金霞最有发言权。“老朱自从北京回来,就没有在家里待上一天,天天大清早就出门,晚上十点多才回来,家里的农活儿根本指望不上他。”没说几句,牛金霞就跟记者发起了“牢骚”:“最近正是收荞麦的时节,家里种了60多亩荞麦等着人收,我都着急死了。好在乡亲们过来帮忙,才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村民牛生强说:“朱支书一天到晚奔忙,都是为了乡亲们早日过上好日子,我们帮帮他是应该的。

朱玉国加班准备宣讲资料。

  村民张国定说,朱支书从北京回来的第一天,就给村里的乡亲们传达了十九大精神。“通过朱支书的讲解,我觉得咱农民关注的脱贫致富、养老看病、土地承包、生态建设的事儿报告都提了,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在乡亲们的眼里,村里这几年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村里的道路由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贫困户通过互助资金种杂粮,养滩羊,日子越过越好。这些都与朱支书的不懈努力分不开。据统计,这几年,朱玉国先后争取小流域项目资金1000万元,修反坡梯田800亩,平整耕地3000亩;2016年争取扶贫和农业项目,为贫困户建滩羊养殖温棚520座,修柏油路23公里、村庄道路1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2016年的8253元,集体收入从2010年的零收入增长到2016年的18.6万元。

朱玉国每天开着他的“老伙计”去宣讲。

  谁能想到,十多年前,曾记畔村是个“吃水没有源,走路特费鞋,三年两头旱,口袋没有钱”的贫困村。

  如今,朱玉国已为村子确定了发展新思路和致富新目标:“滩羊养殖是村里的增收支柱产业,下一步,我要引导乡亲们继续扩大滩羊养殖规模,从现在的1.3万只增加到3万只,争取到2020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张静/文 杨洲/图 马建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