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贴心 百姓安心

01.02.2016  10:26

  转瞬五年,我市的医疗卫生发展惠及百姓、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甲公立医院等多个领域和阶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让百姓越来越放心,各级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升级让百姓和医生越来越安心。站上“新五年”的起点,我市的医疗卫生发展值得期待。

   卡瓦技术做世界顶尖级心脏手术

  在银川卡瓦心脏中心,医疗专家在对患者进行术后恢复检查。新华社发

  2015年12月23日,记者在银川卡瓦心脏中心病房见到了中心主任陈家华。三天没有走出医院、连续做了7台手术的陈家华看着有些疲惫,但仍在认真查房询问术后患者恢复情况。2013年11月1日,宁夏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陈家华辞职后,来到银川卡瓦心脏中心,这位宁夏心脏外科最知名的专家在从业的第30个年头,放弃了行政职位与高额年薪,心甘情愿加盟到一个刚刚成立的崭新团队。

  让陈家华义无反顾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让饱受心脏病折磨的本土患者不出家门就能得到救治!“当我知道卡瓦技术后,惊喜地发现,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医疗技术。

  1960年,世界金属瓣膜第一人阿尔伯特·斯达发明了人工瓣膜,挽救了无数心脏病患者的生命。然而,术后患者需终生服用抗凝剂,用抗凝剂稀释血液,后半生都要过着“医院如家”的日子。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摸索实践,韩国医学专家宋明根教授打破常规的办法,他独创的用瓣膜重建替代人工瓣膜,根据每位患者瓣膜缺损的大小“量体裁衣”制定修复方案,开创了瓣膜手术的新纪元,患者手术后不需要再服用抗凝固剂,而且并发症少,没有药物损害的副作用,这项技术被医学界称为“CARVAR”(卡瓦)。宋明根教授来到宁夏,愿意将这门“武林绝学”传授给有经验的本土医生。

  卡瓦心脏技术的落地,犹如种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越来越多的医生掌握这项技术,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陈家华说:“刚来到卡瓦心脏中心时,能做手术的医生只有自己,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一数字变成了3位,而受益的患者达到315名。

  让陈家华感触最深的,不仅是医务团队壮大和患者受益,而是银川卡瓦心脏中心已成为全国心胸血管专业领域关注的焦点。“过去国内召开心胸血管专业年会、论坛,我们一直是学习别人的技术。如今我们已有资格站在台上介绍卡瓦技术。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如今共同研讨者,这就是最大的变化。”陈家华告诉记者。

  在陈家华看来,卡瓦的进驻,不仅改变了医疗模式,而且带动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小儿科、超声科和检验科等科室的发展。银川卡瓦心脏中心将从银川走向全国。

  记者  詹思佳

   挤掉药价水分6家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

  家住金凤区的60岁市民李青辉是位Ⅱ型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都要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买药,医生给他开的处方上包括三种药:进口甘精胰岛素(3ml规格)、进口阿卡波糖片(一盒30片装规格)、门冬胰岛素(3ml/支)注射液。

  “一支进口甘精胰岛素降价前237元,降价后为203.77元;一盒进口阿卡波糖片,降价前73.96元,降价后64.32元;一支门冬胰岛素降价前100元,降价后86.53元。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光这三种药降价就为我省了338.1元钱。”李青辉告诉记者。

  2015年,银川市民就医最大的改变是市属6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015年,我市取消15%的药品加成,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经过反复调研、测算、论证和3个月的试运行,市政府出台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补偿方案》,全面取消了市属6家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对医院减少的合理收入,建立起了60%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30%由政府补助,10%通过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三方共担的补偿机制。”银川市卫计委主任田永华告诉记者。

  作为医改的“重头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运行至今,共为老百姓让利2640万元。总体上政策运行平稳,医保基金有所结余,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社会反响较好。

  取消药品加成后,如何确保药品的质量不降?目前我市已完成新一轮药品配送企业招标,开展二、三级目录下沉遴选。我市按程序选择了配送能力强、企业信誉度高、药品质量优的企业作为业务合作单位,使药品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记者  詹思佳

   先把病看好再说钱的事儿

  “这个政策真好,我血压一直不太好,去年12月21日到镇卫生院来看病,医生看后根本没提钱的事情,就让先住院治疗。今天是最后一天,每天都要吊3瓶药,到现在还没交一分钱呐。”家住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53岁的马强告诉记者。

  何为“先住院、后付费”?其实就是参保患者在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的医疗机构住院,不需要缴纳住院押金即可入院治疗。办理出院手续时,只需交纳个人负担的那部分费用即可。

  自2013年6月10日起,金凤区在良田镇和丰登镇卫生院全面实施了“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两年多的时间里,住院病人明显增加,2015年,两镇卫生院共收住住院患者1822人次,其中享受政策1798人次,达到98.7%,为患者节省费用316.8万元,让百姓切实享受到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

  “‘先住院、后付费’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家就医的心理负担,不像以前小病拖大病。现在身体哪不舒服,第一时间就会主动就医。”良田镇卫生院院长王剑君说。

  2015年,金凤区又在全市率先将“先住院、后付费”扩展为“先诊疗、后付费”的诊疗模式,建立“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实行先诊疗后结算,进一步简化了看病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哪些人能享受优惠政策?金凤区规定,病情危重需采取紧急救治的急诊患者;区域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患者(新农合政策规定不予报销的情况除外)和医院认可的其他人员等人群,都可以先看病,再说钱的事儿。

  “实行‘先住院、后付费’,其实就是考验医患的信任度。我相信95%的患者都会遵循就医流程。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那5%,而不去为95%的患者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王剑君说。

  而针对家庭确实困难、一时难以交纳医疗费用的居民,金凤区两镇卫生院对确因经济原因不能一次性付清医疗费的贫困患者,在可持金凤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五保、低保人员等贫困证明的前提下,可与卫生院签订延期(分期)还款的协议。先住院后付费,其实就是考验医患彼此的信任度,让患者清清白白就医,清清楚楚花钱。

  记者  詹思佳

   小病到“”医院方便又省钱

  张清芳今年82岁,7年前,因心梗住院,期间发现患有糖尿病。前不久,张清芳受凉感冒,在小区门口诊所医治几天后,虽然感冒的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感到浑身乏力。儿女们担心,就将老人送进医院,然而,老人并没有去离家500米近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而是选择了3公里外的社区医院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虽然是社区医院,但是医疗条件还是不错的。”张清芳说,小病选择在“”医院看,既避免了大医院的“拥堵”,也更方便、省钱。

  张清芳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判断糖尿病是造成其乏力的罪魁祸首。经过药物治疗和饮食上的控制,住院5天后,张清芳的感冒明显好转,同时,血糖也得到了控制。出院时,医院还针对她的情况,为其“订制”了指导方案,饮食注意事项、运动建议、药物用量、血糖监测等写得一清二楚。而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悉心、耐心的照料也让张清芳颇多感触。“糖尿病属于常见病,常见病、慢性病在我们医院完全可医治。”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狄建宁说道。

  我市从2016年起正式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伴随着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增强、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少诸如张清芳的市民,已经开始形成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型医院治疗的诊疗习惯。记者  李阳阳

  居民受益  健康小屋门诊翻倍

  老人在家门口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健康小屋做体检。记者  苏勇  摄

  “不排队、不挂号,11项检测全免费,在健康小屋,我更加‘知己’了。”提起健康小屋,26岁的吴培培赞道。

  吴培培所居住的政兴苑,距离碧水蓝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路不到10分钟。去年6月的一天,她来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不经意间走进了健康小屋,通过中医体质测试仪检测,她才知道自己阴虚。几个月来,她跑卫生服务中心的次数比以往勤了,中药调理加上坚持按照检测仪的建议饮食、运动。现在,她感觉到身体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居民受益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依赖也增加了。据金凤区碧水蓝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崔学玲介绍,2013年8月健康小屋建成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万多人在健康小屋进行了体检,而卫生服务中心的年门诊量从1万多人次增加到了三四万人次。

  健康小屋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居民,卫生服务中心也通过它摸清了居民的健康情况,服务更加有的放矢。金凤区碧水蓝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负责人张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许多中老年人都存在骨质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极少被人重视。通过骨密度测试,半年来有300多人查处存在骨质疏松,并转诊到了该中心的骨科。医院掌握了居民这一需求后,联系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请来骨科专家定期坐诊。目前,根据给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该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建立起了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的服务团队,定期为居民随诊、健康教育等。

  “健康小屋拉近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民的距离,促进了老百姓首诊到社区、小病到社区,将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和双项转诊。”亲历健康小屋给卫生服务中心带来的变化,崔学玲总结道。

  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