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饲料质量安全六项检测100%合格
随着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成都)中心对宁夏重点养殖场户猪牛羊尿液兴奋剂类物质排查合格率100%检测结果确认,我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饲料产品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饲料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检测,以及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6项检测合格率均为100%。该6项检测抽样具有完全随机、结果具有相互验证的特点,表明我区饲料质量监管取得了新成效。
我区国土面积小、山多川少,气候干旱,饲料产业起步迟、发展慢、带动能力弱。但全区饲料原料优、畜禽水产养殖条件好、清真牛羊肉内需大。为确保饲料质量安全,自治区农牧厅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饲料生产许可准入,强化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推进饲料生产企业技改扩建、研发新产品。2014年全区各类饲料总产量、总产值比2010年分别增长72.9%和39.1%。饲料添加剂和单一饲料增长速度较快,其生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57.8%。其中赖氨酸、维生素、酶制剂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8%、20%和25%。饲料添加剂出口货值1.95亿美元,占全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8%,已成为我区农业经济的新亮点和增长点。连续5年质量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连续2年稳定在100%、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
严格饲料生产许可审核。 自农业部新的许可条件颁布以来,宁夏农牧厅注重完善体制机制、规范运行程序,做到制度和组织先行。成立了自治区饲料生产许可证审核专家委员会,并严格执行每2年更换三分之一审核专家的规定,确保专家队伍的纯洁性和专业性。制定《宁夏饲料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专家审核工作方案》(宁农办通〔2014〕30号),依法进行审核,严格运行程序,严把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核发饲料生产许可证。组织相关市县监管机构对获证企业进行证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
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饲料安全就是动物食品安全。饲料生产原料来源广、流通渠道多样、加工环节多、精度要求高,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2012年秋季,针对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生产效益和增长速度,忽视产品质量安全倾向等问题,农牧厅制定《宁夏推进<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实施方案》,对全区创建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把示范创建工作分解落实到基层、到企业、到岗位、到人员。先后筛选3家企业参加全国示范创建,5家作为自治区的示范创建企业,开展了以点带面、典型示范为特征的规范化推进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由5名专家组成的示范创建指导小组,每年开展2、3次巡回指导,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再对各创建企业的相关人员集中培训。要求各创建示范企业成立了由技术、生产、质量、采购、销售部门负责人和化验员等组成的创建工作小组,对照《规范》对110项内容逐条落实。每年都针对示范创建工作举办2期全区性培训班,邀请农业部的专家为市县监管人员和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解读《规范》,组织市县监管人员和示范创建企业现场观摩示范创建企业。今年10月下旬,宁夏大北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宁夏杨哈吉清真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了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现场验收,宁夏成为西北5省(区)第一个通过2家国家级示范企业验收的省区。
例行饲料质量安全检测。 在全区持续组织实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等5项监测。始终对违法添加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建立“黑名单”,将不合格产品查处信息在网上公示,形成社会舆论压力,使饲料质量安全检查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2014年和2015年均达到100%。2015年实施的农业部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自治区设立的饲料质量安全追溯检测等4项饲料产品检测,使监测范围达到了全覆盖,各项监测合格率均为100%。为验证饲料产品质量,在农业部养殖环节“瘦肉精”检测项目的基础上,自治区进行资金1:1配套,扩大监测范围。2015年在全区835场户,现场抽取1880个尿液样检测均为阴性,合格率100%。农业部抽样对宁夏重点养殖场户猪牛羊尿液兴奋剂类物质检测排查,在中宁县、沙坡头区、青铜峡市随机选择100个猪、牛、羊养殖场户,现场采集育肥猪 、肉牛、肉羊的尿液300份,经检测均未检出兴奋剂类物质,全部为阴性,合格率100%。
落实生产企业和市县监管主体责任。 农牧厅认真贯彻《条例》属地管理原则,坚持督导检查与强化目标责任制相结合,调动市县参与执法监管的主动性,制定了《饲料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全区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12项工作制度,规范市县对饲料市场的监管行为。各市县普遍制定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将查处不合格产品与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事项纳入年度考核。强化生产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除元旦、春节前布置质量安全检查外,各市县每年普遍对饲料生产企业、经营网点和养殖场户进行两次现场拉网式检查。在饲料经销网点注重抓好“证照公示栏、经销台帐、经营情况季报表”3项制度落实。坚持教育整改与行政处罚相结合,既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又要避免为罚而管、重罚轻管、以罚代管。依托宁夏饲料企业联合会开展行业自律,组织全区饲料生产企业向全社会承诺饲料质量安全,确保了全区饲料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推进饲料科技进步。 一是 抓科技队伍建设。农牧厅坚持抓好饲料行政执法监管、生产许可证审核专家、饲料产品标准评审专家队伍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4支队伍建设。 二是 积极倡导、支持生产企业申报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发展研究院。现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中心3个。经自治区民政部门批准挂牌成立企业发展研究院3家。 三是 支持科技人员开展饲料科研。自治区饲料办除协助科技人员开展饲料科研外,还组织科技人员依托自治区科技厅的项目,用8年时间测定并编制了宁夏主要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表与饲料原料数据库各一套,为生产企业制定产品配方提供了基础数据。经常开展饲料科研的教授、副教授9人,博士5名。 四是 帮助生产企业与科技人员对接,为生产企业制订标准、研发产品、培养人才、开拓市场提供了高效服务,制定并登记备案企业标准600余部(次),饲料产品依标生存率达99%以上。 五是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瑞士布勒、牧羊等国内外一流饲料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 六是 推广科学饲喂技术。每年自治区饲料办、各市县饲料监管机构都要举办养殖场户培训班,聘请畜牧、水产技术专家讲授养殖技术,各饲料生产企业组织养殖场户举办技术讲座和现场规模,年累计培训人数达2万人次以上,促使配合饲料使用率持续提高。
转变作风、优化服务。 汇编饲料法规、制定生产许可申报指南、优化办事流程,梳理饲料行政职权事项权力、责任、负面“三个清单”,提高了企业及养殖户的办事效率。强化培训致力于打造监管和企业两个层面熟法规、懂《规范》、善管理的团队。完善统计体系,开展生产形势分析,引导企业及早做好生产计划与原料储备,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消除违法添加、以次充好和哄抬物价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