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升初家长必知的小初衔接五大误区

05.02.2015  15:41
【资料图片】

  选择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是就近入学还是跨学区报名?近期,那些就要升入初中的学生家长们,有些坐不住了,到处求人咨询,对自己的孩子选择上什么样的初中学校才算满意心里没底,于是“小升初”又成为家长们关心的热点话题。面对小升初,你是否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小升初就是考试,考得多机会也就多

  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顺利通过各校初一入学考核,进入所谓重点班,很多家长盲目地让孩子频繁参加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孩子在五六月份一直处于疲于奔波各个考点的状态,相当忙碌而疲惫。

  误区解读:由于合肥“小升初”按学区就近入学是大原则,但由于优质校招生数量有限,所以每年五六月份都会出现大量的小学生要进少量优质中学的现象。根据相关政策,今年合肥市初中学校不再招收英语、艺术类特长生,只招收体育、科技创新、计算机类特长生。特长生招收人数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初中录取学校招生总计划的5%。严禁学校以招收特长生为名招收择校生,严禁学校以选拔性文化考试(测试)等方式录取特长生。

  误区二不读名校就是亏待了孩子

  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非某某学校不上,我只能选择某某学校,孩子坚持上某某学校,我们要不这样做,就亏待了孩子。

  误区解读:此时家长应考虑学校的风格是否适合孩子?“名校”只能说明其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上有某些过人之处,可是正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一样,也没有能够教好所有学生的学校,所以择校时家长不应盲目地“名校崇拜”,而应综合评价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路途的远近等综合因素,选择一所最适合的学校。家长们普遍认为现在让孩子上好学校,以后就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孩子就能生活得快乐。

  另外,择校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要充分考虑孩子三年的生活学习费用。不要给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其次,对孩子的学习程度和各方面素质要有客观的评价分析,不能盲目择校。充分考虑到群体性差异将会给孩子身心带来的影响。有的学校尖子生荟萃,你的孩子如果选择这样的学校,可能进去后会感到压抑,甚至每次考试都是倒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赶上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厌学,甚至对学习采取放弃的态度。

  误区三孩子读名校,家长更有“脸面”

  很多家长择校带有很强的攀比心理,看到同事的孩子进了“某某名校”,自己不把孩子送进名校,脸上挂不住。人家择校,我也择。有的家长开始并不想让孩子择校,因为离家远。但同事的孩子都择校,于是就随大流,也让孩子择校。

  [1]  [2]  下一页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