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全媒体宁夏行:见证浓缩在文物上的伟大与美丽
7月5日,凤凰全媒体一行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这家中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进行了深入的参观考察。据宁夏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馆原位于银川市承天寺院内,1959年筹建,1973年正式建立。现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层。
宁夏博物馆负责人向凤凰全媒体一行介绍宁夏博物馆概况。摄影/朱学良
据介绍,宁夏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近四万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四千余件,经鉴定确认的国家一级文物159件。新馆一、二、三层所陈列的通史篇、专题篇和临展篇三大版块十二个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宁夏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新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层。其中,地下一层建筑面积8456平方米,分为文物库房、设备用房及办公区域,文物饱和藏量达150000件。地上建筑面积21802平方米,一层为中厅、贵宾接待室、临时展厅和观众服务厅;二、三层为各类展厅、图书阅览室和书库、多媒体教室及观众服务区。
宁夏博物馆内的西夏王李元昊雕像。摄影/朱学良
新馆主体建筑蕴涵了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贴应了回族自治区的“回”字。出入口立面借鉴了伊斯兰民族风格,与三层外墙局部装修所采用的玻璃幕墙,形成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美感的强烈对比,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上部透空隔架与下部石材结合,充分表现整个建筑优雅、简洁、均衡、沉稳的个性。外墙装饰所运用的迦陵频伽、力士志文支座等建筑构件形象,以及四个大门使用的装饰图案,都是宁夏历史文化遗存的代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据博物馆解说人员介绍,该馆共有国宝级文物6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件镇馆之宝是鎏金铜牛,其年代为西夏,1977年出土于西夏陵区101号陪葬陵。现藏宁夏博物馆。模制浇铸成形,腹内空心,外表通体鎏金,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形象逼真,是西夏文物中的精品,工艺精湛,号称“西夏第一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宁夏博物馆镇馆之宝鎏金铜牛。摄影/朱学良
博物馆提供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汇集与并置,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集聚。在博物馆里,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品来源会赋予博物馆完全不同的风貌。很多在人们日常中不易见到的、常常被忽视的或者难观全貌的展品,都因向人们提供观赏和研究的共同命运而汇聚在一起,从而在相互的比照映衬中形成一种特殊的丰富性和庞杂性。
宁夏博物馆的三层展厅分别展示了远古历史遗迹、西夏文化及“回乡”文化,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在宁夏大地上千百万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痕迹浓缩在博物馆的一件件文物上,让每个来到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伟大和美丽。(朱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