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之冬”助推银川内涵式发展

29.12.2014  13:57
 

    12月1日,尽管北风凛冽、气温骤降,但永宁县“准备之冬”项目集中开工依然火热,在市民公园等项目施工工地,机器轰鸣,数台推土机、挖掘机正忙着进行土方作业。当日,该县17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2亿元,拉开了永宁县“准备之冬”项目建设的序幕。这也是银川市让“准备之冬”变成“大干实干之冬”的一个缩影。

    以深入调研谋划科学发展之策,以项目储备迎接加快建设之年,以招商融资积蓄跨越发展之力,从11月中旬开始至今,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徐广国,市长马力等市领导,紧锣密鼓先后来到县区、重大园区,对“准备之冬”工作进行逐一、系统地调研,还以推进会的方式集中听取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和发改、工信、商务等有关部门工作谋划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谋划开放内涵式发展战略举措。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银川市把“准备之冬”作为“十三五”规划的起点,重新审视、谋划、定位银川发展,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围绕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打造新优势,谋划布局未来发展,勾画战略蓝图。

    事实上,经济“新常态”的本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适应“新常态”既要强化战略思维,更要增强机遇意识,在创新发展上谋篇布局。银川市在“准备之冬”工作中提出,力促经济发展由速度向质量转化,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由外延式增长转为内涵式发展,使开放内涵式发展成为银川经济“新常态”。

    “和发达地区相比,只有新产业、新业态大家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就看谁能及早谋划、提前着手、以切实措施抢占先机,谁就能抓住机遇、就能赢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徐广国指出。

    将“猫冬”转变为主动出击

    在传统思维里,随着寒冷冬季的来临,北方地区便进入了冬闲时节。然而,面对“一带一路”、“两区”建设等叠加机遇,建设内陆开放型试验区核心区的银川,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只争朝夕,变“冬闲”为“冬忙”,将“猫冬”转变为主动出击,“准备之冬”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的出发点。

    “冬季是新的项目建设年度的起点,是项目的谋划之冬、储备之冬、准备之冬。”徐广国曾在市委常委会等会议和调研中反复强调,“一年之计在于冬”,“准备之冬”是“一季管两年”。而其核心就是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抓好“思想发动、项目准备、资金筹措”。他要求要全力冲刺做好年尾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与此同时要立足早、快,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全面扎实开展“准备之冬”,将工作做得具体再具体、详细再详细,为下年度“建设之春”赢得主动、赢得时间,为下年度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1月19日,徐广国、马力等市领导在调研督导今年“准备之冬”工作中,第一站来到金凤区。随后,徐广国等市领导紧锣密鼓连续调研了永宁县、兴庆区、西夏区、灵武市、贺兰县等县区“准备之冬”活动,详细听取了2015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项目准备等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对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要求。

    实际上,“准备之冬”的第一个层面,就是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梳理重点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上的深化和工作上的进步,也是将思想、干部、项目、环境“四要素”贯穿全过程的生动实践。第二方面是针对银川的发展趋势、资源潜力、产业方向和城市愿景,精心谋划、全方位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兴庆区科学编制了《兴庆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通航产业等新兴产业;金凤区整理储备100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83亿元;永宁县截至目前储备建设项目162个,近期对17个项目进行集中开工;西夏区洽谈签约项目35个,围绕商贸物流、酿酒葡萄、文化旅游等重点编制储备项目……

    这些是银川市各县区变“准备之冬”为“大干实干之冬”,千方百计争项目、锲而不舍抓招商的成绩单。实际上,银川已连续3年开展“准备之冬”,全市上下已形成了思想共识并成为自觉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针对今年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准备之冬”,徐广国在调研中反复强调,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围绕新业态,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优势,真正做到抓住眼前的、谋划长远的、抓好启动的。他要求,要全力冲刺,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发展新形势,重新审视、定位县(区)情,挖掘潜力,释放潜能,促进辖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实现经济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化。

    开放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

    “要以‘准备之冬’为契机,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为未来发展勾画好蓝图。”徐广国强调,“准备之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市情再审视,结合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性分析优势与劣势,融合新能源、通用航空等新产业,并以此为新机遇、新起点,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

    事实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市情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是动态变化的。以往的劣势,可能就是今天和明天的优势。譬如,空气干燥成为铸造业的“天堂”;光照足,是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最佳条件;雨水偏少,为发展通航产业提供了最好的净空条件等等。

    正是基于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发展新产业的战略思考,徐广国要求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吃透市情,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条件,再审视、再谋划、再定位,深挖潜力,围绕“两区”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明年和“十三五”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开放内涵式发展成为银川经济“新常态”。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这个看似平常的提法,已成为解读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关键词。适应新常态,还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徐广国强调,法治思维的核心要义就是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必须把法治方式作为维护人民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思维方式,要运用法治方式,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银川市在重新审视、重新谋划、重新定位市情中,提出进一步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银川绿博园、小微公园、城市道路等民生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南北相连、东西贯通,绿色相隔、水系相连,产城一体、组团发展,建设花园城市、城市花园,生态田园城市、城市生态田园。

    事实上,银川的内涵式发展,不仅仅指的是经济要质量,还有市民素质的提升,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转型升级。开放内涵式发展最早是在2013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徐广国指出其核心内容有3个方面: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突出质量;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突出招才引智;坚持银川速度与银川效率并重、突出银川效率,同时还涵盖了城市品位的提升。徐广国多次指出,要由“文明城市”转向“城市文明”,由“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的外在美转向“美丽银川人、美丽心灵”的内在美,由“美丽银川”转向“美好银川”。

    以重大载体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

    “全面扎实开展‘准备之冬’,不断地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徐广国多次指出,立足优势资源,着眼市场需求,对银川的发展趋势、资源潜力、产业方向和城市愿景进行系统分析、科学规划、超前谋划,精心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切合银川实际的重大项目。

    银川滨河新区、综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园区,是银川“2258”工作思路提出的“两个新区”、“五个园区”的核心所在,既是开放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载体,也是谋划大项目、好项目的最佳平台。

    伫立在已投入运营的宁夏建筑设计院大楼顶层向南望去,整个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尽收眼底,水系蜿蜒、湖面水汽氤氲、楼宇鳞次栉比,生态、现代商务区的雏形跃然而出,令人赏心悦目。“准备之冬”活动开展情况如何?重点要做什么?有哪些措施……”调研中,徐广国直奔主题详细了解这些关注的问题,并现场研究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样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的综保区和滨河新区,经过两年的建设和运营,将迎来集中发力之时,综保区预计到年底可完成13.5亿美元进出口总值,将完成封关运行第一年再造一个“银川外贸”的既定目标。这些喜人成绩为推进滨河新区、综保区、临港经济区“三位一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形成合力打造创新性、开放型、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成为银川开放新载体。

    “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建设运营综保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滨河新区,走创新、差异化发展之路,叫响品牌,加大向西开放的力度,打造对阿合作桥头堡,推进银川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徐广国指出。

    作为全区高新技术洼地的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预计将完成工业总产值284.8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将建成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基地和国内最大的蓝宝石产业基地,通过这样的努力,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引领自治区、银川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开发区负责人对发展信心满怀。徐广国强调,要抢占先机,大力发展2.5等新产业、高端产业、轻资产型产业,集中打造一批产业单项冠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打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版。

    针对这些重大园区和重大载体建设发展,徐广国反复强调,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协调、对接、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特别是要在长远发展上采取突破性的创新举措,引进、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以大开放、大开发、大项目、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围绕新常态新业态发展新产业

    进入冬季,室外的大小项目工地都已停工,可在指挥、运作项目的后方——银川市发改、规划、行政审批等部门还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据了解,“准备之冬”开展以来,银川市项目建设的重点由机器轰鸣的工地,转移到卷宗成堆、图纸无数的有关部门办公室。银川市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正围绕“新常态、新业态、新产业”,结合本市优势特色和市情,为项目调研、评估、论证、审批等环节加速。

    事实也正是如此,银川市“准备之冬”以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共同驱动,不只停留在讨论、规划和纸面上。从务实的角度来说,就要把项目工作环节前置,充分利用冬季加快项目的报批,各相关部门应提前介入,主动配合,相互协调,为项目调研、评估、论证、审批等环节加速。“项目按照滨河新区‘准备之冬’活动安排,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当中,目前整体规划基本完成,项目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反复论证。”天山海世界·黄河明珠是银川今年的重点招商项目,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充分利用“准备之冬”,以滨河新区、银川市等多层面、多形式对设计方案反复论证研究、补充完善,确保规划建设不留遗憾。

    “我们抓前期服务,由县级领导包项目,采取全程化陪同企业办理立项、规划、土地、施工许可等前期各项手续。”西夏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对已签约未落地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采用倒查的办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挂图作战,明确责任,逐一突破影响项目落地的关节点,确保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

    此外,有些项目则适合在冬季施工建设,就应抢抓“准备之冬”时机加快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譬如,河道桥梁打桩、湖泊水系治理等项目就适合在冬季施工建设,若是等春暖花开则不得要领而贻误时机。

    立足实际谋举措,解决问题求实效。在调研“准备之冬”工作的同时,徐广国还主持召开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集中听取了银川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滨河新区国际医疗城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同时,对重大项目逐一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措施,落实责任人,明确时限,要求在半个月内力求解决问题,对重点建设工作再推进。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具体化!”徐广国指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发展意识,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形成合力,以效率为核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围绕新常态、新业态发展新产业,促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要以第二届中阿博览会和自治区60大庆为新契机和节点,建设一批事关民生和长远发展的项目,全力推动银川开放内涵式发展。(记者 姬恒飞)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
银川6家银行网点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从“入厅”办理变“出厅”办理 新华网
银川:让城市管理 像绣花一样精细
    “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新华网
银川凯韵舞蹈团获一等奖
    2018年全国广场舞大赛总决赛落幕 新华网